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與空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意識形態日常生活與空間》,副標題:西方馬克思主義社會再生產理論研究,林密 著,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要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全國哲學[1]社會科學界、文化界學者的中外文優秀成果,包括專著、資料、教科書、教參書、工具書[2]和普及性讀物;出版國外重要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的中譯本。

內容簡介

作為一種獨特的西方社會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研究對於我們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意義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價值。儘管他們各自的現實視野、研討方式、思想資源與解放策略等各不相同,但都共同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立場,延續了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的焦點問題,即資本主義的社會權力關係構架如何實現自我再生產。不同的地方在於,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的研討主要是從嚴格的政治經濟學視野當中展開,即從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當中探討資本主義運動的界限,而西方馬克思主義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的這一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明確地將關注焦點轉向了生產過程之外的社會生活當中,因而表現出明顯的理論異質性。因此,以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為主題,梳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與邏輯變遷,一方面有助於推進我們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整體研究和邏輯把握,更好地評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研究。

作者介紹

林密,男,1982年12月生,福建閩侯人,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當代資本主義理論等。現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2010年獲評首屆「教育部學術新人獎」,主持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資本論》及其手稿中的空間生產理論研究」(編號:14CZX001)。近年的代表性論文:《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視域中的空間問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西方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資本主義社會關係再生產及其層次》,《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年第5期,獲《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3期全文轉摘;《馬克思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批判的空間視域》,《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獲《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6期全文轉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