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和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樣,生命體也是由物質粒子構成的。是什麼讓某些物質粒子的集合從無生命的物質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人?是什麼讓他們擁有了感覺和體驗的特權?在《意識的解釋》中,作者丹尼爾·丹尼特提出了意識產生的「多重草稿」理論,向傳統的「笛卡兒劇場」理論發起了挑戰。

引用來自神經科學、心理學、哲學、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和領域的研究和理論,結合精巧的思想實驗和嚴謹的邏輯推演,作者認為意識並不是「撰寫好」的單一劇本在大腦某個部位的「劇場」里有序上演的產物,大腦中也不存在觀看這種「劇目」並加以詮釋的觀眾(「笛卡兒劇場」理論)。相反,作者認為意識是從並行撰寫中的眾多版本的「草稿」里脫穎而出的,是一場「群魔混戰」的產物,各種片段交替執行高級功能,意識便在其間浮沉。

本書被《紐約時報》選入其年度十佳圖書書單,位列英國《衛報》「有關意識的十佳圖書」書單榜首,並獲得理查德·道金斯、侯世達、托馬斯·內格爾、夸梅·安東尼·阿皮亞、霍華德·加德納等科學、哲學界著名學者的高度讚譽。

作者簡介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認知科學家、科學哲學家,美國塔夫茨大學哲學教授,該校認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心靈哲學、科學哲學、生物學哲學,尤其是這些領域中與進化和認知科學相關的問題。丹尼特在學界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力,被「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稱為「下一個伯特蘭·羅素」,並與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克里斯托弗·希欽斯並稱為「新無神論四騎士」。他還被高等教育網站The Best Schools評選為「50位最有影響力的在世哲學家」之一。

丹尼特曾獲得過多項重要獎項,包括但不限於歐洲最具影響力的人文社科獎之一伊拉斯謨獎、美國成就學院金盤獎、在心靈哲學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讓·尼科德獎。他還是國際人文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哲學會、歐洲文理科學院、國際人工智能促進協會等學術組織的院士(會士)。

丹尼特共發表論文、出版著述超過四百篇(部),被引用超過2萬次。他的作品《意識的解釋》被《紐約時報》選入其年度十佳圖書書單,《達爾文的危險思想》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和普利策獎決選名單。

原文摘錄

換句話說,我們假設,雖然針對某個目的的正確信息已經在大腦里,但它卻落入錯誤的特化迴路之手;需要這個信息的大腦子系統,不能直接從這個迴路得到它——因為演化根本就還沒有找到辦法提供這樣一條「連線」。但是,激發這個特化迴路把這條信息「廣播」到環境裡,然後藉助現存的一對耳朵(以及聽覺系統)來獲取這條信息,這倒是在相關子系統之間建設一條「虛擬連線」的辦法。 "Why, Dan," ask the people in AI, "do you waste your time conferring with those neuroscientist? They wave their hands abou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worry about where it happens, and which neurotransmitter are involved, and all those boring facts, but they haven't a clue about the computational requirments of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 "Why," ask the neuroscientist, "do you waste your time on the fantasies of AI? They just invent whatever machinery they want, and say unpardonably ignorant things about the brai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meanwhil, are accused of concocting models with neither biological plasusibility nor proven computational powers; the anthropologists wouldn't know a model if they saw one, and the philosophers, as we all know, just take in each other's laundry,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