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受紅色之旅(趙曉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感受紅色之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感受紅色之旅》中國當代作家趙曉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感受紅色之旅

早有感受一下紅色之旅的打算,迫於工作繁忙等諸多因素,始終未能如願。近日,筆者有幸作為工作人員隨團赴革命老區貴州參加黨日活動,接受光榮傳統教育,總算事隨人意。

出發那天是一個周末,適逢入秋以來少有的好天氣。我們一行二十餘人乘海航班機於中午時分起飛,下午三點到達重慶,後乘車直抵遵義。一路上,大家談笑風生,娓娓而語,沒有絲毫的倦意。

深秋的渝黔高速路兩邊,景色依然誘人。透過那火紅的夕陽餘輝,清晰可見群山峻岭上的松竹依然高拔聳立,紅葉星星點點,山菊花頻頻微笑,偶有微風從窗外吹來,讓人倍感心曠神怡。乘車途中,大家一改往日的不苟言笑,幽默的、風趣的、滑稽的故事接二連三,不時引來陣陣掌聲。

黃昏時分車行至婁山關,接應的兄弟行同志介紹,紅軍長征時在這裡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婁山關戰役,瞬間,大家不約而同地把頭伸出窗外。此時,夜色朦朧,但依然能看清山勢之險峻,關道之險要。在一陣秋風的吹拂下,整個山林沙沙作響,給寧靜的夜空平添了幾許陰沉。偶見遠處有若隱若現的燈光出現,使人不由聯想到毛澤東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論斷。大家懷着對革命老區的嚮往、對已故烈士的敬仰陷入沉思,耳邊卻迴蕩起毛澤東同志一九三五年二月填寫的著名詞「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婁山關位於遵義市之北,在貴州省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也是防守貴州北部重鎮遵義的要衝。中央紅軍長征時,於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領遵義,召開了革命歷史上有偉大意義的遵義會議。會後,紅軍經婁山關北上,原準備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沒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義進軍,在途中經半天激戰打敗了扼守婁山關的貴州軍閥王家烈部一個師,乘勝重占遵義。這首詞寫的就是這次攻克婁山關的戰鬥。

當晚約七時左右我們一行人抵達久負盛名的遵義古城。據史料記載,遵義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它的歷史悠久,唐代即稱遵義縣,南宋時播州治所遷於此地,並修築城垣。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達到遵義,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從此作為革命歷史名城而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遵義城留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是遵義會議的那段難忘的歷史和湘江的秀美,前者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後者使遵義城多了一些靈氣,可以說是「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一派江南風光。

我們到達遵義的次日,便開始了緊張的參觀見學。清晨,大家早早起床,集體來到遵義會議舊址,在鮮艷的黨旗下,全體隨行人員整齊列隊,舉目凝視,在孫西全副行長的帶領下,大家莊重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表達了對黨的忠誠。接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先後參觀了遵義會議陳列,聆聽了遵義會議歷史意義的講解,參觀了中華蘇維埃銀行,瞻仰了烈士陵園。遵義之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們的思想和靈魂更進一步得到了淨化和升華。我發自內心地感嘆,在這裡曾經流失的僅僅是那艱難而稍縱即逝歲月,而獲得卻是先輩們留給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本次貴州之行,我們順道在該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果樹景區接受了一次自然生態、人類和諧教育。在回歸的路上還順道去天龍屯堡古鎮接受了一次歷史知識教育

黃果樹景區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安順市鎮寧縣,距省會貴陽市百餘公里,距西部旅遊中心城市安順市區四十餘公里。景區內以黃果樹大瀑布為中心,分布着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的十八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被《人民日報》社評為「中國風景名勝區顧客十大滿意品牌」,榮獲「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等榮譽稱號。位於黃果樹景區的黃果樹大瀑布是景區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讚嘆道:「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鈎不捲,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在黃果樹瀑布的水簾背後隱匿着一條百米長的水簾洞,洞內除了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外,還有洞廳、洞窗和洞泉,真是暗藏天寶精華之地。其中的摸瀑台像外伸展數米,站在摸瀑台的前端伸手及可摸到瀑布飛流而下的瀑簾,震天的響聲讓你感覺到大地都在隨着瀑布的脈搏震動。瀑布下的犀牛潭可讓人踩入水中,從瀑布下端的最近距離感覺這大自然的神奇,驚嘆這鬼斧神工般的黃果樹。總之,黃果樹瀑布風景讓人美不勝收、樂不思蜀。

這次意外的收穫是因飛機晚點而順道參觀了天龍屯。該屯據貴陽60多公里,隸屬於平壩縣天龍鎮,是目前貴州最大的一個屯堡。屯中共有5000餘人口,一條人工水渠貫村而過,村莊結構緊湊,共有16條石板巷,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堅實的城堡。這個形成於明初,距今六百餘年的古鎮,有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當我踏着600年前鋪就的石條子路,看着依然矗立的碉堡和家家戶戶還留着瞭望窗的住宅,深深被這奇特的文化習俗所感染。

據史料記載,14世紀,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梁王巴匝刺瓦爾密依舊盤踞在西南邊陲。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以潁川侯傅友德為南征將軍,率軍30萬,兵分三路入雲貴。在這支隊伍中,有4位南京籍的官兵情同手足,盟誓結為異姓兄弟,並按年齡順序統一改名為張征定、陳征定、沈征定、鄭征定。平亂後,皇帝下令征南大軍就地屯田駐防,四姓兄弟便一齊擇地聚居。這就是天龍屯堡的最早由來。如今,天龍屯的許多女人還穿着具有明代服飾特徵的衣裳:寶藍色的大袖長袍,外圍條深藍色的圍腰,腰間系一條黑色腰帶。她們走在石板砌成的小巷中時,經常讓人恍惚,產生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到天龍屯堡,不可不看的就是這裡的地戲。地戲,顧名思義就是以平地為舞台圍場演出的戲劇。據報幕的一位老者講,地戲源於明代的軍儺,是由征南大軍帶人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軍儺不是娛人,更多的成分是娛神,用這一種儺儀作為出征的祭典,振奮軍威,恐嚇敵人。天龍屯堡的地戲發展至今已成為了當地人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當天下午我們在這裡觀看了一出三國時期的故事:劉關張戰呂布。我藉機記下了戲台上的一副對聯,上聯是:烽煙故壘屯住戍所史久遠,古戲高腔夢回鄉關路悠長。橫批是:守望家山。這副對聯充分說明了屯堡的悠久歷史,也深刻表達了屯堡人的文化和思鄉情懷。

在貴州的時間只有兩天,而路上的行程幾乎占去一半。時間很短,意義深遠,本人所記錄的都已化作雲煙,而唯一留在心間的卻是那份割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的革命老區人的熱情與厚道。[1]

作者簡介

趙曉舟,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陝西金融作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