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激涕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感激涕零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感激涕零 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唐·劉禹錫《平蔡州三首》。

這則成語意思是因感激而流淚,形容極為感動的樣子。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感激涕零 [1]

拼音 gǎn jī tì líng

近義詞 感恩圖報感激不盡

反義詞 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出處 《平蔡州三首》

注音 ㄍㄢˇ ㄐㄧ ㄊㄧˋ ㄌㄧㄥˊ

語法功能 作謂語等

成語出處

"路旁老人憶舊事,相與感激皆涕零。"(唐·劉禹錫《平蔡州三首》)

後人由此詩提煉出"感激涕零"這則成語。

成語故事

唐朝中期,玄宗李隆基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便暮氣沉沉,懶得親自處理政事,一心想縱慾享樂。他用李林甫為宰相,時間長達十七年之久。李林甫有套奸佞的本領,一切順從玄宗旨意,讓他放心縱慾。李林甫死後,玄宗又用他寵愛無比的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為宰相。楊國忠大肆搜刮民財,廣收賄賂,加速了禍亂的爆發。公元755年,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擊敗唐軍,攻下洛陽。安祿山被殺後,部將史思明再度攻下洛陽。前後歷時七年多,叛亂才平定。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去,他的兒子吳元濟因未能如願繼承其父職位,便自領軍務,縱兵焚燒,搶掠舞陽、葉等縣。為了解除叛軍對洛陽的威脅,朝廷多次派兵去討伐吳元濟,但是未能取勝。吳元濟因此更加囂張,不可一世。

公元816年,宰相裴度督師討伐吳元濟。李愬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擔當平定淮西叛亂的重任。於是,朝廷讓他擔任前線指揮。

李愬是位很有謀略的大將。他接受任命後,沒有急於出兵,而是花很大力氣整頓軍隊,鼓舞將士士氣。他非常關心士卒,他們中有生病受傷的,他總是親自去看望、慰問;對於來降的軍士,他也尊重他們選擇的或是留下,或是發給糧食布帛讓其回家。結果,來降的人都自願留下,並且主動積極地向他提供敵營情況。

過了半年,李愬率軍出發。由於他善於觀察形勢,選擇戰機,調動將士的積極性,與叛軍接觸後,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在一次戰鬥中,討伐軍俘獲了被稱為是吳元濟"左臂"的一名將領。李愬不僅不殺他,而且親自給他鬆綁,並讓他繼續帶兵,為朝廷出力。已俘獲的其他將領和官吏,他也是以誠相待,好好安撫使他們轉過來為朝廷效力。

次年冬天,李愬親自率領一支騎兵隊伍,冒着風雪,夜行一百餘里,奔襲吳元濟盤踞的巢穴蔡州。李愬的騎兵突然抵達蔡州城下,守敵慌忙向吳元濟作了報告。還在睡夢中的吳元濟,不相信官軍會這麼快抵達,未作明確抵抗指示,翻了個身又睡熟了。黎明時分,雪停了下來。李愬指揮的官軍破城而入,直衝吳元濟的宅第。吳元濟直到親耳聽到討伐軍的喊殺聲,才從睡夢中驚醒過來。他在侍衛的幫助下,爬上牆頭準備逃跑。但一露面就被抓住,只得束手就擒。

老百姓聽說蔡州被官軍收復,吳元濟被活捉,都紛紛走上街頭。老人們一面互相回憶許多年來所吃的藩鎮割據的苦,一面對收復蔡州的官軍感激得掉下淚來。

成語寓意

"感激涕零"這個典故深刻揭示了人民對於國家統一的熱烈嚮往,和李愬平蔡之役取得勝利的重大意義。蔡州百姓見過天寶盛世,享受過國家統一的太平,也經歷過安史亂後,蔡州淪為叛軍巢穴的痛苦。他們對於拯救自己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李愬懷着深深的感激,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百姓飽受戰爭疾苦,所以才會對平定戰爭的人如此感謝。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感激涕零"形容極度感激。用於書面語,可作謂語;中性偏貶義,描繪性較強,多用於諷刺。

運用示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〇七回:"賈政聽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已。"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後來聽見胡巡捕說出護院的一番美意,真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那一種感激涕零的樣子,畫也畫不出。"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康太守見制憲如此將他倚重,自然是感激涕零。"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