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慈忍與忍辱之合稱。證道歌(大四八·三九六上):「觀惡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法華經文句以慈悲、忍辱、法空三者為弘通法華經之三種法規,稱為弘經三軌。
據月燈三昧經卷七所舉,修菩薩行者為利益眾生,於一切違順等境皆能慈忍,故獲得下列十種利益,即:(一)火不能燒,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違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而無所惱,故嗔恚之火不能燒之。(二)刀不能割,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橫逆之境,了知自身體性空寂而無所畏,故嗔恚利刀不能割之。(三)毒不能中,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人加害時,了知身心本空而不以為意,故貪嗔毒藥不能中傷之。(四)水不能漂,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順情之境,了知諸法本空而無所染,故貪愛之水不能漂之。(五)為非人護,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於一切時處,為鬼神之類所護衛。(六)身相莊嚴,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愛念於人,故招感色身相好莊嚴之果報。(七)閉諸惡道,指修行者常懷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故惡道之門自然閉而不開。(八)隨樂梵天,指修行者慈行具足,梵行無虧,故命終後,隨其意樂而生於梵天。(九)晝夜常安,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有情,而不加惱害,故得身心寂靜,晝夜常安。(十)不離喜樂,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眾生,使其皆獲安穩,故自己之身心亦不離於喜樂。檀特羅麻油述經亦舉出慈之五利,即:刀不傷、毒不害、火不燒、水不沒、嗔惡見喜。(參閱『三軌』591)[1]
慈忍的現實含義
一切慈忍的背後都需要以一顆空靈、寂靜、不容於世俗的心去對待,對待生活中的一些人或者事情要做到波瀾不驚,寵辱偕忘的層次,無故毀之不加怒,無怨尤的來面對世界,面對自己的內心,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慌感,所有的毀疏都源自人性內部最深刻的恐慌感,所以常常驚醒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因子,看破但不說破,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慈忍可以說是一種現實生活的指導思維方式.
大洪山慈忍祖師的傳說
如今的洪山寺前,豎有一塊石碑,上面刻着「慈忍禪師」的稱呼。在民間為何傳成「慈忍祖師」了呢? 傳說,慈忍來到大洪山,為這一方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這一年,大洪山一帶遭大旱,稻田大張嘴,秧苗點火就燒,旱莊稼哪還有苗呢!眼看季節要過,田裡顆粒無望。俗話說,生意人靠賺,種田人靠收。這樣下去,一年的吃喝找誰要! 山主張武陵,算是這一方的主心骨,他領頭組織鄉民,抬着活豬活羊,吹吹打打到老龍池去求雨。慈忍在山洞裡聽到人聲喧鬧,知道他們是求雨的,急忙上前阻勸,何必興師動眾殺豬宰牲!叫大家放回豬羊,當着眾人面,自願對天許下了「捨身代牲」求雨的大願,保證三天以後有雨,鄉親們有的信,有的不信,抱着再等三天試試看,各人便牽着各人的豬羊回家了。 慈忍從馬祖那學法時,就學會了呼風喚雨的本領,第二天他在山上住了一座壇台,半夜裡他披袍掌劍,站在壇台上,劍舞四方嘴裡念念有詞,不一會兒烏雲滾滾,天剛蒙蒙亮,大雨嘩嘩一直下了個田滿堰慢。沒有兩天秧苗返青,鄉親們又忙耕旱地,這一年還是獲得了豐收。為感謝慈忍的恩德,當年秋天,由張武陵帶頭捐款,在寶珠峰山頂修了第一座寺院,取名為洪山寺。還收來幾個小和尚,慈忍當上洪山寺第一代主持。後來每逢久旱無雨,不需人去請,慈忍主動前往,總是有求必應,次次靈驗。消息傳到皇宮,每朝皇帝,沒有不到洪山寺朝拜的,朝野上下,都把慈忍視為天降神人。 慈忍活到整整九十歲才死,在他圓寂之前,為了弘揚洪山寺的煙火。一再囑咐徒弟們,要將他的真身抬到京城去討封。他在斷足崖砍斷雙足,把話交待完就斷氣了。徒弟們按照師傅的安排,將真身裝進缸里運往京城。一路上慈忍的面色紅潤,嘴裡還不停的嗚嗚有聲,走到武昌,慈忍圓寂的消息傳到京城,皇上得知很是悲痛,連連稱讚慈忍功德在世,明芳晚年。提到慈忍死後還面不改色時,皇帝說「了不起,簡直和祖師差不多!」話音剛落,慈忍真身夜色退音停。自古皇帝的話是金口玉言,說了算數,也就是聖旨。自此人們就將慈忍稱為祖師,至今沒變,原來慈忍住過的山洞,也改名叫「祖師洞」,他常去玩的山崖,也阿按慈忍的功德,先叫「幽濟崖」,後叫「靈濟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