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懶漢相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懶漢相親》是由趙連甲、麼樹森創作,雷恪生趙連甲、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於1989年2月5日在《1989年中央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出[1]

該是宋丹丹首次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講述了村長做媒幫助懶漢介紹對象的。

創作背景

1989年,離大年三十還有一周,在翔雲樓賓館,春晚趙安、張曉海、謝曉梅因為春晚七個語言類被斃而臉色凝重。當時的中央台台長王鋒讓謝曉梅給趙連甲打個,讓他來救場。頂着巨大壓力的趙連甲,初步構思了小品《村》。「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農村已經富裕,郊區全村都有了,但邊遠山區還沒有。當時有個說法叫『村』,村長去農民家裡,批評懶漢『咱還不是村,得完成任務啊!』這懶漢沒完成任務,就謊稱自己的村是村,但一檢查不是那回事。」小品諷刺了形式主義,王鋒看了後拍板叫好,並提出修改建議:過年了,別打擦邊球,改改,就改成懶漢相親,宣傳傳統美德,勤勞致富。

《村》就此改為了《懶漢相親》,情節沒變,台詞做了一處改動,由「村」改成了「消滅光棍」。連想帶寫加上排練,五天時間《懶漢相親》誕生了。

幕後花絮

該小品是宋丹丹在春晚的首秀,然而她卻差點辭演。一天晚上彩排完回家,前公公問宋丹丹這些天在忙什麼,這樣早出晚歸。宋丹丹告訴前公公,自己要上春節晚會,演一個小品,演一個老姑娘去男方家裡相親,眼神兒不大好,一會兒把暖瓶踢碎了,一會兒又坐在氣球上。前公公認為這是「拿肉麻當有趣」,宋丹丹聽後也覺得會有許多人這樣評價自己。她覺得自己是一個搞「高雅」的人,不能去演這麼矯情的。她當即決定退出春晚。第二天,宋丹丹找到負責語言類的說自己不想上了。就說有許多人爭着都要上春晚,他們不知道斃了多少小品,上一次春晚非常不容易。於是,宋丹丹在猶猶豫豫、半推半就的狀態下上了春晚。

當年,宋丹丹和春晚主持人倪萍在長影拍戲,稿費大概30多塊。宋丹丹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沒事絕對不會請人吃飯[2]。有一天,她破費五塊錢請倪萍吃飯。倪萍認為宋丹丹肯定有事,一問才知道宋丹丹原來是要讓自己幫她想上春晚演小品說什麼話好。於是,倪萍就建議宋丹丹說了自己家鄉的山東普通話,後來就有了那句「俺叫魏淑芬,女,29歲,至今未婚。」

小品中的鞋盒子很晃蕩,是因為的準備時間太緊,連換個盒子時間都沒有,於是道具師就在旁邊小賣店找了一個盒子。

評價

《懶漢相親》讓宋丹丹作為一名小品首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小品中,宋丹丹滿臉膠原蛋白,穿着大紅棉襖,繫着大綠圍巾,一口一個「俺娘說了」,把樸實又可愛的農村未婚婦女形象演繹得惟妙惟肖。這次出色的表演讓全國都記住了這位農民婦女「魏淑芬」,而小品中出現的彩電、沙發冰箱等極具時代痕跡的家具,更是反映出改革開放後社會的不斷進步與農民發生的巨大變化。(央視網評)

視頻

懶漢相親 相關視頻

《歡樂集結號綜藝》 小品《懶漢相親》
宋丹丹雷恪生春晚小品《懶漢相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