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德語: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德語:[ˈɡɔtfʁiːt ˈvɪlhɛlm fɔn ˈlaɪbnɪts]或 [ˈlaɪpnɪts];法語:Godefroi Guillaume Leibnitz,[ɡɔdɛfʁwa ɡijom lɛbnits],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意志哲學家、數學家,歷史上少見的通才,獲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本人是律師,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他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他也自稱具有男爵的貴族身份,基督教德國信義宗教徒。
復活節是為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1],據《聖經·新約全書》載:耶穌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根據公元325年尼西亞公會議規定,復活節在每年春分後第一個圓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2]。
簡介
萊布尼茨在數學史和哲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數學上,他和牛頓先後獨立發明了微積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數學符號被更廣泛的使用,萊布尼茨所發明的符號被普遍認為更綜合,適用範圍更加廣泛。萊布尼茨還對二進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哲學上,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最為著名;他認為,「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他和笛卡爾、巴魯赫·斯賓諾莎被認為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哲學方面的工作在預見了現代邏輯學和分析哲學誕生的同時,也顯然深受經院哲學傳統的影響,更多地應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驗定義,而不是實驗證據來推導以得到結論。
萊布尼茨對物理學和技術的發展也做出了重大貢獻,並且提出了一些後來涉及廣泛——包括生物學、醫學、地質學、概率論、心理學、語言學和信息科學——的概念。萊布尼茨在政治學、法學、倫理學、神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萊布尼茨對如此繁多的學科方向的貢獻分散在各種學術期刊、成千上萬封信件、和未發表的手稿中,其中四成為拉丁文、三成為法文、一成五為德文。截至2010年,萊布尼茨的所有作品還沒有收集完全。2007年,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圖書館暨下薩克森州州立圖書館的萊布尼茨手稿藏品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世界記憶項目。
在國際公法首次傳入中國時,被譯為萊本尼子。
視頻
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復活節由來及傳統,搜狐,2018-03-13
- ↑ 復活節是什麼節日?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之間有什麼關係,搜狐,201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