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語抱薪救火的故事簡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抱薪救火

來自網絡的圖片

成語抱薪救火的故事簡介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1]

(出自《史記魏世家》)【近 義 詞】火上澆油、飲鴆止渴、引足救經、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負薪救火【反 義 詞】雪中送炭、根除禍患、釜底抽薪戰國後期,秦國漸漸強大,它取用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向鄰近的國家擴張。

從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年,秦國連續三次進攻魏國,占去魏國許多土地。公元前274年,秦國又向魏國出兵。魏國有許多人給打怕了,不敢抵抗。大將段乾子建議魏王將南陽的地方割讓給秦國,向秦國求和。

謀士蘇代反對,說:「割地求和很危險啊!魏國的地不割完,秦國的野心就不會滅。用土地來侍奉秦國,就好比拿着柴草去救火一樣(抱薪救火),柴草不用盡,火是不會滅的。」魏王不聽,將南陽割給了秦國。

秦國得了南陽,並不收手,在以後的三四十年,仍不斷奪取魏地,魏國越來越弱小,在公元225年,終於被秦國滅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