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語:按圖索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按圖索驥 (拼音:àn tú suǒ jì)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偏正式成語。成語出自《漢書·梅福傳》、《藝林·伐山》。指按照圖像尋找好馬,比喻按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中文名 按圖索驥 拼 音 àn tú suǒ jì外文名try to locate something by following up a clue/follow the map that leads you注 音ㄢˋㄊㄨˊ ㄙㄨㄛˇㄐㄧˋ出 處《漢書·梅福傳》《藝林·伐山》同義詞按圖索駿近義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等反義詞不落窠臼、獨闢蹊徑等成語結構偏正式語法屬性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1] ②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2]

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孫陽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希望自己也能像父親那麼厲害。孫陽的兒子把《相馬經》背得很熟,以為自己也有了認馬的本領。《相馬經》里有「高大的額頭,像銅錢般圓大的眼睛;蹄子圓大而端正,像堆迭起來的塊」的話語。他出門看見一隻大癩蛤蟆。「這傢伙的額頭隆起來,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馬麼?」他非常高興,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啊!」 [3]

成語寓意

孫陽的兒子尋找千里馬時,把癩蛤蟆誤認為千里馬,這是寓言作者的誇張。但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死背教條,生搬硬套,以致鬧出笑話,招致損失的事例,確實是經常見到的。 「按圖索驥」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事物。說明人們尋找事物、探索未知應該遵循一定的線索,由已知去探求未知;事物發展也是在因果鏈條之上變化的,可按照「因」去發現和洞見「果」,這是人們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其二是比喻做事拘泥於教條。這從另一個面說明人們在尋找與探索未知時如果過分拘泥於「細節」「線索」「已知」,思維難以超越和突破,就會陷入線性邏輯和教條主義模式,這也是人們易犯的錯誤。如元朝袁桷《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按圖索驥術難靈。」這就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思維方法。事物的存在具有複雜性、立體性和動態性。認識事物,必須通過實踐,要懂得知識的變通,透過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特點,不能生搬硬套、拘泥成法辦事,應放寬視野並在立體和動態中尋找和探索事物,避免僵化和教條主義。[ [4] -[5] ]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按圖索驥」原義是按圖像尋求好馬,後比喻做事拘泥於成法,不能靈活變通,含貶義。也用於按照線索去尋找人或事物,中性。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索:尋找,覓求。驥:馬,好馬。 [[6] - [7] ]

運用示例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賣闕沈官人》:「雖部胥掌闕簿者,亦不過按圖索駿。」 [元·趙汸]]《葬書問對》:「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於驪黃牝牡,苟非其人神定識超,未必能造其微也。」 明·張萱疑耀·佛經不真》:「經語未必皆出於佛,而欲以經語作佛,比與按圖索駿何異?」 孫犁談鏡花水月》:「有些讀者,不明此義,常常按圖索驥,已近於庸俗社會學。」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向氏書畫》:「賈大喜,因遣劉誘以利祿,遂按圖索駿,凡百餘品皆六朝神品。」 鄭·觀應盛世危言·訓俗》:「如第一害之漢奸,則上海亦不乏其人,其曾發洋財者可以按圖索驥,無可漏遺。」 方之《內奸》:「他們按圖索驥,提審了嚴家忠,攻下了曹約翰,然後才殺回馬槍找到田玉堂。」 郭沫若《蘇聯紀行·七月二十二日》:「貴族寫給他寵姬的信里泄露了這項秘密。在浴室里的牆壁里藏匿着兩個寶石匣,在一座木櫥頂上還放着一個。按圖索驥,全部都被收穫。」 [8]

成語辨析

「按部就班」的原意是與作時按照文章布局的需要而選用詞句,引申義有兩種:(一)比喻學習工作有一定的條理和順序;(二)比喻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按圖索驥」有兩層含義:(一)比喻按成規或教條辦事;(二)比喻根據線索去尋找事物。「按圖索驥」(二)義與「按部就班」(一)義區別明顯。「按圖索驥」(一)義與「按部就班」(二)義都有按老規矩辦事的意思,但有區別。一是意義不同。「按圖索驥」語意較重;「按部就班」語意較輕。二是用法不同。「按圖索驥」常含譏諷意味;「按部就班」則沒有這種意味。三是語體色彩不同。「按圖索驥」多用在書面語裡;「按部就班」在口語、書面語裡都常用。 [9]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

  1.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7]
  2.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文字上的中國 寓言[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01:328]
  3. [夢梵編著.成語故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01:6-8]
  4. [夢梵編著.成語故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01:6-8]
  5. [《中國成語大會》欄目組編.我的智慧成語世界 2[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5.11:261]
  6. [王俊編.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做事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4-7]
  7.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7]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6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592]
  9. [王俊編.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做事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