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們這一生都在路上(為生歌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們這一生都在路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們這一生都在路上》中國當代作家為生歌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們這一生都在路上

騎行川藏線,估計很多人都暢想過,也一定有很多人都嘗試過,因為有些人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還有一些人是拗不過美景的吸引。前一段時間剛讀過一本書《滇藏線上的情書》,這本書是大鵬送給妻子的一份禮物。大鵬結婚之前決定一個人獨自騎行滇藏線。他也沒接受過長途騎行的訓練,他更不知道這一路下來會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他只知道如果這些困難他都克服不了,他或許就無法讓自己蛻變成真正的男人,於是他踏上了行程。但是不得不說大鵬是幸運的,他的啟程就碰到了很多驢友,結伴而行,這對他的幫助是相當大的。最後他完成了夙願。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真心的敬佩大鵬,我覺得能夠下這樣的決心就很有勇氣,很多人恐怕連想想都不敢。

但是當我讀了倪曉寧的《誰將伴我到終點》,我才知道我又錯了。這個世間確實有很多意志力堅強之人,她們不會給自己設定條條框框,她們喜歡迎難而上,她們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她們敢說敢做,她們甚至不去想可能遇到的困難,她們只是想我要做什麼。這確實需要勇氣,而且她們也一定能做成大事。為何這麼說,就是因為倪曉寧,她根本沒有騎行經驗,她也與大鵬一樣,她甚至單車也是臨行之前才買的,而且她已經44歲,你能想象她用24天,騎行2000公里嗎?她也說過,很多人不相信她能做成這樣的事,而且還有人譏諷她,不要異想天開,那絕不是想想那麼簡單的事,道路艱險,體力必須強大,而她一位大學老師,一位根本沒有騎行經驗的人,去做這樣的事,就是痴人說夢,就是不自量力。她沒有與這些人辯駁,她只是想做這樣的事。結果呢?倪曉寧給很多人一個surpris。原來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還沒做呢,已經給自己否定了。

倪曉寧有個暱稱叫貓老師,她說自己是一個單純的漫遊者和探索者,從工科學士變成經濟學博士,從軍人變成教師,從工程師變成大學教授。1988年她考入東南大學電氣工程系,1992年畢業,後從軍;2001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2003年和2006年分獲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從教,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從這些生活閱歷中,你應該能夠感受得到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她沒有毅力,性格不堅韌,或許她也不會取得這些令人傲嬌的成績,無論想做什麼,她都能做成,而且做好。

這次貓老師因為久困都市的原因,偶然在QQ聊天中看到同學發來的川藏美麗景色,於是她做了決定,她要打破生活慣性去騎行川藏線。說道做到,2013年7月她獨自從北京出發,以成都為起點,沿川藏南線騎行24天到達拉薩。途中她也經歷過高原反應、摔車等事故,但是還好的是這一路她並不寂寞,因為她一路上與有同樣夢想的人一起相伴前行,分分合合,直至組建自己的隊伍,共同抵達目的地。騎行歸來,倪曉寧反思說:「其實,我們從不知道人生中有誰來相伴,我們從不知道彼此能夠相伴多久,我們從不知道是誰將在終點相伴,就像騎行在川藏線上。」

是呀,我們誰也不知道這一路上有誰能夠成為你相知相守的朋友,相愛相伴的戀人,但是在路上,我們總能遇到與你結伴之人,即便之前我們互不相識,或許不久我們又要分離,但是我們彼此信任、彼此寬容。一次艱難的旅行可以真實生動地體會戶外運動的美好、風險和每個人在路上的成長。而歸來後,我們依然在路上,這一生我們都是在路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