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住蓮花河畔(張學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住蓮花河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住蓮花河畔》中國當代作家張學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住蓮花河畔

蓮花河是涼水河的一部分,發源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槽。涼水河全長68.41公里,流經石景山、海淀、西城、豐臺、朝陽、大興、通州7區,流域面積633平方公里。蓮花河位於涼水河中下游、蓮花池下游,全長4.91公里,底寬16-20米。蓮花河古稱洗馬溝,學者考證曾為唐幽州城及遼南京城西部的護城河,自戰國、西漢乃至金、元、清都有記載,對北京城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東漢大將銚期到北方作戰,常在此飲馬歇息而得名。銚期是輔佐劉秀建立東漢的「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他與另一位將軍馬武由於面容烏黑,後被畫家畫成門神,一邊站一位,合稱「烏漆抹黑」。河邊有一組銅雕,反映將軍飲馬的情景。我在河邊散步,常常能聽到唰唰唰的風聲,仿佛銚將軍出入於刀光劍影的戰馬嘶鳴;聽到嘩嘩嘩的水響,又恰似將軍刀劍交合的音質,感嘆將軍的憂思與鏖戰。越是聽到這些聲響,我越是疾步向前,帶着雨,帶着風,更帶着深情與急切,似乎銚將軍就在前面的不遠處,正在為東漢的建立手握寶劍,目光如炬,傾心於不凡而熾烈的戰功。我要尋訪將軍,感受將士的豪氣,領略戰馬的嘶鳴,分享他們的戰果,撫慰他們的心靈。他們為挽救民族,統一華夏,英勇頑強,疾戰不歇,應該為他們捧上鮮花,讚譽他們的壯懷激烈。失地還沒有收復,戰鬥還在凌厲!或者探尋戰場遺落的蓑衣,告慰血灑疆場忠烈們的英魂。有一次我順着岸邊的樹蔭,走過長長的棧道時,細雨開始淅瀝瀝地飄落,我的臉上不知是傷痛的淚,還是陰森森的雨,我整個人濕了!我走到銅像前靜靜肅立,深深鞠躬!風停了,雨住了,我才又重新回到現實。看到幾個年輕的母親領着小孩子們練習舞劍——他們有沒有受到將軍英名的感染?

蓮花河不僅是一條古老而滄桑的河,也是一條寄寓幸福吉祥和尊嚴的河。金代第四任皇帝完顏亮1153年將都城自上京(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城南)遷都(燕京)北京,開始將原西湖(也稱太湖、南河泊,今蓮花池公園內)改為蓮花池,故將下游的洗馬溝更名為蓮花河。從此北京成為中國政治中心。完顏亮特別喜歡荷花,荷花又與佛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佛教視蓮花(《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蓮「也叫荷或芙蓉」,按照此解釋荷花即蓮花)為「聖花」,象徵尊嚴、神聖與不滅;文人視蓮花為人格圖騰,內外兼美。這不難看出祖先們冠以此名的願望和意圖了。

蓮花河從金代開始860多年經歷了多少艱難的疏浚,多少晝夜,人們在寒風中嘶號,在暴曬中忍耐,漫漫歲月,杳杳征程,古代我們無以得知,就解放後1952年、1957年,改革開放後1992年、1998年都做過比較大規模的改造整修,到了本世紀的2003年2004年,政府、企業出錢,社會出力,那些歷史積澱的污垢、泥沼才陸續被徹底作世紀性改造清理,蓮花河才清澈見底,護坡才不再塌陷,臭氣才變成香風。現在河水清澈,水草泱泱,流穩音輕,碟擁蓮動,堤岸蔥綠,空氣清新。春天一眼望不到邊、湛清碧綠茂密的蘆葦盪里不知名的水鳥築巢絮窩、繁衍後代,岸邊花團簇擁,暗香浮動,春意盡泄,芬芳迷人。夏天微風吹拂,碧波蕩漾,草木繁茂,或細雨霏霏,沁人心脾,暢快至極。秋天蘆葦長着白茸茸的穗兒,整齊的隨風飄蕩,各種樹枝搖曳,落葉輕揚飛舞。冬天市民們冒着寒冷不甘寂寞地在棧道散步、唱歌、跳舞,接受陽光沐浴。白天如此,夜晚更是霓虹彩帶飛射,萬家燈火掩映,一片寧靜祥和的夜色。無論誰走入這樣的夜,你都會萬分激動,激情四射。這才是蓮花河應該有的吉祥和尊嚴,而這吉祥與尊嚴又萬古不息地拓印在這河流之中,兩岸之邊,河畔之上——蓮花河終於變得明淨,變得透明,真正以休閒、健身、賞花、垂釣、球藝、歌舞等誘人的面貌展示世人!以幸福美滿、祥和尊嚴與美輪美奐告慰祖先!

蓮花河是老年人的樂園。河畔有街心公園,位於蓮花河北端東西兩岸,2010年5月建成開放,綠地面積8.5公頃,各類喬木400餘株,各類花卉2.5萬餘株。圍繞「生命、印記、故都風采——鄉愁」主題,公園由北向南而行,陸續有納福迎祥景區,同樂佳境景區,蓮荷印象景區,紅蓮往亊景區。設有祈福廣場,銀杏廣場,年輪廣場,林下廣場,廊架廣場,休憩廣場,冰主題廣場,地書廣場,九如廣場,門神廣場;蓮河人家,馬連茶苑,融樂園,同樂軒。並配有多處銅雕群,每一處都有寓意,都有故事,都彰顯一種精神和魅力。有觀景平台,健身運動區、濱水木棧道,公交、地鐵(待開)站。為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運動能力人的步行,建設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4公里長的濱水綠道,供人們跑步、行走、鍛煉、健身。一年四季老人們在公園裡打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唱歌,跳舞,還有的三三兩兩,演奏各種樂器。一些身有不便的老人坐着各種輪椅看風景、沐陽光、會老友。爺爺奶奶們推着兒童車轉悠,或領着孫子賞花、玩沙坑。你只要在這裡遛彎,總能看到各種運動,聽到各種音樂,遇見老人們的開懷、玩童們的嬉鬧,使你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我多少次走在河邊,總想找一位老者,探訪他們小時候在河邊玩耍的情景,增加我對蓮花河更深更直觀的了解。那天碰見一位修理自行車的師傅,我便上去搭訕,結果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位「師傅」竟是一位女性老人,而且已經八十歲了。「我退休後就在這裡,不是為了掙錢,我每月有五千多元的退休金,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給大家服務!」看到她校圈、補胎、正梁,動作熟練,搬、蹬有力,我自愧不如。說起蓮花河,她說我就是在這玩大的,要不哪有這力氣。那天我和夫人遇見一位老人,我們滿以為她比我們大不了多少歲,一問竟八十五歲了。說她十六歲參加工作到北京當列車員,火車天天發東北,為抗美援朝運送人員與物資,無所謂上下班,總加班加點連軸轉,沒人把她當女人待,六十年代中期小孩六、七歲了才領着到河裡滑過冰、玩過水,那時候隨便就能下到水邊。有一天還遇見一位坐輪椅的八十七歲老人,曾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工作,單位統一組織他們參加過河道的整治。說起年輕時候在河邊的生活神采飛揚,對企業的歷史和發展抑制不住的興奮。旁邊照顧他的護工笑着說:今天說的話比他平時一個月說的還多。每每與這些老人聊天,你都能感覺到一種滄桑的浪濤在撞擊時代潮流,一種遙遠的傷痛在叩問如織的人流和嬉笑喧譁!是的,人都有過血氣方剛、精力噴發的青春歲月,他們瘋狂過,縱情過,也純真過,自豪過。他們是蓮花河的建設者、歷史的見證者,他們白髮蒼蒼,風燭殘年,但卻都有一股別樣的精氣神在,正是這種精氣神護佑他們享受着蓮花河的幸福尊嚴與現代文明。

我還非常高興而激動地看到,蓮花河建設者的隊伍後繼有人。在蓮花河東岸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七十個班級,每一個班的學生都在四十多人,一共近三千名幼小學子。每天早上上學、下午放學,蓮花河東岸各個大小巷道里學生和接送的人群簇擁得水泄不通,學生們穿着校服就像金黃色的洪流源源不斷地流向學校、流向四面八方。當聽到這些寄寓蓮花河希望的幼小學子們琅琅的讀書聲、鏗鏘的跑步聲,你會從內心潮湧起一種非常振奮而充滿喜悅的興奮與衝動——學校的園丁們正在譜寫生命的律動、噴薄的樂章、青春的閃光,為學生們培養一縷深沉的情、一顆純粹的心,使他們綻放人生光彩,成為蓮花河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

他們不僅僅將成為蓮花河的建設者,更是北京的建設者,國家的建設者!

是的,幾千年風花雪月,幾十年換了人間。

蓮花河一世芳華,萬千漣漪;我在岸邊放牧思緒,夢回千轉!

蓮花河是涼水河的一部分,發源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槽。涼水河全長68.41公里,流經石景山、海淀、西城、豐臺、朝陽、大興、通州7區,流域面積633平方公里。蓮花河位於涼水河中下游、蓮花池下游,全長4.91公里,底寬16-20米。蓮花河古稱洗馬溝,學者考證曾為唐幽州城及遼南京城西部的護城河,自戰國、西漢乃至金、元、清都有記載,對北京城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東漢大將銚期到北方作戰,常在此飲馬歇息而得名。銚期是輔佐劉秀建立東漢的「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他與另一位將軍馬武由於面容烏黑,後被畫家畫成門神,一邊站一位,合稱「烏漆抹黑」。河邊有一組銅雕,反映將軍飲馬的情景。我在河邊散步,常常能聽到唰唰唰的風聲,仿佛銚將軍出入於刀光劍影的戰馬嘶鳴;聽到嘩嘩嘩的水響,又恰似將軍刀劍交合的音質,感嘆將軍的憂思與鏖戰。越是聽到這些聲響,我越是疾步向前,帶着雨,帶着風,更帶着深情與急切,似乎銚將軍就在前面的不遠處,正在為東漢的建立手握寶劍,目光如炬,傾心於不凡而熾烈的戰功。我要尋訪將軍,感受將士的豪氣,領略戰馬的嘶鳴,分享他們的戰果,撫慰他們的心靈。他們為挽救民族,統一華夏,英勇頑強,疾戰不歇,應該為他們捧上鮮花,讚譽他們的壯懷激烈。失地還沒有收復,戰鬥還在凌厲!或者探尋戰場遺落的蓑衣,告慰血灑疆場忠烈們的英魂。有一次我順着岸邊的樹蔭,走過長長的棧道時,細雨開始淅瀝瀝地飄落,我的臉上不知是傷痛的淚,還是陰森森的雨,我整個人濕了!我走到銅像前靜靜肅立,深深鞠躬!風停了,雨住了,我才又重新回到現實。看到幾個年輕的母親領着小孩子們練習舞劍——他們有沒有受到將軍英名的感染?

蓮花河不僅是一條古老而滄桑的河,也是一條寄寓幸福吉祥和尊嚴的河。金代第四任皇帝完顏亮1153年將都城自上京(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城南)遷都(燕京)北京,開始將原西湖(也稱太湖、南河泊,今蓮花池公園內)改為蓮花池,故將下游的洗馬溝更名為蓮花河。從此北京成為中國政治中心。完顏亮特別喜歡荷花,荷花又與佛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佛教視蓮花(《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蓮「也叫荷或芙蓉」,按照此解釋荷花即蓮花)為「聖花」,象徵尊嚴、神聖與不滅;文人視蓮花為人格圖騰,內外兼美。這不難看出祖先們冠以此名的願望和意圖了。

蓮花河從金代開始860多年經歷了多少艱難的疏浚,多少晝夜,人們在寒風中嘶號,在暴曬中忍耐,漫漫歲月,杳杳征程,古代我們無以得知,就解放後1952年、1957年,改革開放後1992年、1998年都做過比較大規模的改造整修,到了本世紀的2003年2004年,政府、企業出錢,社會出力,那些歷史積澱的污垢、泥沼才陸續被徹底作世紀性改造清理,蓮花河才清澈見底,護坡才不再塌陷,臭氣才變成香風。現在河水清澈,水草泱泱,流穩音輕,碟擁蓮動,堤岸蔥綠,空氣清新。春天一眼望不到邊、湛清碧綠茂密的蘆葦盪里不知名的水鳥築巢絮窩、繁衍後代,岸邊花團簇擁,暗香浮動,春意盡泄,芬芳迷人。夏天微風吹拂,碧波蕩漾,草木繁茂,或細雨霏霏,沁人心脾,暢快至極。秋天蘆葦長着白茸茸的穗兒,整齊的隨風飄蕩,各種樹枝搖曳,落葉輕揚飛舞。冬天市民們冒着寒冷不甘寂寞地在棧道散步、唱歌、跳舞,接受陽光沐浴。白天如此,夜晚更是霓虹彩帶飛射,萬家燈火掩映,一片寧靜祥和的夜色。無論誰走入這樣的夜,你都會萬分激動,激情四射。這才是蓮花河應該有的吉祥和尊嚴,而這吉祥與尊嚴又萬古不息地拓印在這河流之中,兩岸之邊,河畔之上——蓮花河終於變得明淨,變得透明,真正以休閒、健身、賞花、垂釣、球藝、歌舞等誘人的面貌展示世人!以幸福美滿、祥和尊嚴與美輪美奐告慰祖先!

蓮花河是老年人的樂園。河畔有街心公園,位於蓮花河北端東西兩岸,2010年5月建成開放,綠地面積8.5公頃,各類喬木400餘株,各類花卉2.5萬餘株。圍繞「生命、印記、故都風采——鄉愁」主題,公園由北向南而行,陸續有納福迎祥景區,同樂佳境景區,蓮荷印象景區,紅蓮往亊景區。設有祈福廣場,銀杏廣場,年輪廣場,林下廣場,廊架廣場,休憩廣場,冰主題廣場,地書廣場,九如廣場,門神廣場;蓮河人家,馬連茶苑,融樂園,同樂軒。並配有多處銅雕群,每一處都有寓意,都有故事,都彰顯一種精神和魅力。有觀景平台,健身運動區、濱水木棧道,公交、地鐵(待開)站。為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運動能力人的步行,建設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4公里長的濱水綠道,供人們跑步、行走、鍛煉、健身。一年四季老人們在公園裡打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唱歌,跳舞,還有的三三兩兩,演奏各種樂器。一些身有不便的老人坐着各種輪椅看風景、沐陽光、會老友。爺爺奶奶們推着兒童車轉悠,或領着孫子賞花、玩沙坑。你只要在這裡遛彎,總能看到各種運動,聽到各種音樂,遇見老人們的開懷、玩童們的嬉鬧,使你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我多少次走在河邊,總想找一位老者,探訪他們小時候在河邊玩耍的情景,增加我對蓮花河更深更直觀的了解。那天碰見一位修理自行車的師傅,我便上去搭訕,結果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位「師傅」竟是一位女性老人,而且已經八十歲了。「我退休後就在這裡,不是為了掙錢,我每月有五千多元的退休金,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給大家服務!」看到她校圈、補胎、正梁,動作熟練,搬、蹬有力,我自愧不如。說起蓮花河,她說我就是在這玩大的,要不哪有這力氣。那天我和夫人遇見一位老人,我們滿以為她比我們大不了多少歲,一問竟八十五歲了。說她十六歲參加工作到北京當列車員,火車天天發東北,為抗美援朝運送人員與物資,無所謂上下班,總加班加點連軸轉,沒人把她當女人待,六十年代中期小孩六、七歲了才領着到河裡滑過冰、玩過水,那時候隨便就能下到水邊。有一天還遇見一位坐輪椅的八十七歲老人,曾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工作,單位統一組織他們參加過河道的整治。說起年輕時候在河邊的生活神采飛揚,對企業的歷史和發展抑制不住的興奮。旁邊照顧他的護工笑着說:今天說的話比他平時一個月說的還多。每每與這些老人聊天,你都能感覺到一種滄桑的浪濤在撞擊時代潮流,一種遙遠的傷痛在叩問如織的人流和嬉笑喧譁!是的,人都有過血氣方剛、精力噴發的青春歲月,他們瘋狂過,縱情過,也純真過,自豪過。他們是蓮花河的建設者、歷史的見證者,他們白髮蒼蒼,風燭殘年,但卻都有一股別樣的精氣神在,正是這種精氣神護佑他們享受着蓮花河的幸福尊嚴與現代文明

我還非常高興而激動地看到,蓮花河建設者的隊伍後繼有人。在蓮花河東岸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七十個班級,每一個班的學生都在四十多人,一共近三千名幼小學子。每天早上上學、下午放學,蓮花河東岸各個大小巷道里學生和接送的人群簇擁得水泄不通,學生們穿着校服就像金黃色的洪流源源不斷地流向學校、流向四面八方。當聽到這些寄寓蓮花河希望的幼小學子們琅琅的讀書聲、鏗鏘的跑步聲,你會從內心潮湧起一種非常振奮而充滿喜悅的興奮與衝動——學校的園丁們正在譜寫生命的律動、噴薄的樂章、青春的閃光,為學生們培養一縷深沉的情、一顆純粹的心,使他們綻放人生光彩,成為蓮花河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

他們不僅僅將成為蓮花河的建設者,更是北京的建設者,國家的建設者!

是的,幾千年風花雪月,幾十年換了人間。

蓮花河一世芳華,萬千漣漪;我在岸邊放牧思緒,夢回千轉![1]

作者簡介

張學峰,甘肅省作協會員,中國金融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