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 人氣作家水木丁重磅新作,深度解讀世界頂級心理學家榮格的經典著作《未發現的自我》,突破現代社會中的個人困境

當你感到生活暗淡,前路迷茫;當你被要求「結婚」「生二胎」「努力掙錢」而感受到巨大的焦慮;當你的親密關係、同事關係出現矛盾難以解決……這是現代人的普遍困境。

我們都是人生的囚徒,而這是一本越獄指南——「我們討論這些問題,不是為了做學術研究、寫論文,而是為了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的日子過好,生活快樂健康,有問題解決問題。二者一樣重要,都高,什麼對你有實實在在的幫助,你就用什麼,管用就行。」

★ 接地氣的大智慧,深入簡出地解讀繁難的心理問題,給普通讀者一座走進心理學的最佳橋樑

作家水木丁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心理學知識,用我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人和事,把原著中艱深的概念講解得更容易理解,更貼合中國當代年輕人面臨的現實難題,如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包括戀人、朋友、家人等)、對社會和世界的認知等問題。

這本書不是給你泛泛地講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給出一個個標籤,但是我可以保證,如果你能夠讀懂這本書,就可以讀懂大部分的心理學書籍,也可以讓你換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和分析你自己。——水木丁


★ 從學習自我認知開始,釐清我們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探索我們尚未察覺的內心世界,獲得解決內心痛苦的真正力量

個人的生活是唯一真實的生活,真實的自我是獨一無二的。認識自我可以讓自己宣布做人的尊嚴,這就是不卑。認識自己可以讓自己有一個謙虛的態度,這就是不亢。不要一味地在外部去尋找你人生的答案,答案可能就在你自己身上。

作者深入淺出地用更加貼合中國人現實的案例,解讀世界上頂級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經典著作《未發現的自我》,探討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人們在被社會集體生活壓迫的情況下如何失去自我,又該如何確立自我的根本性問題。以求解決中國當代年輕人面臨的現實難題,如個人成長、人際關係(包括戀人、朋友、家人等)、對社會和世界的認知等問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自我、獲得內心力量、解決人生困境的全新角度。

真正的認識自我,要看到認知和邏輯思維不是一回事,不僅要了解自己的意識,也要關注自己的感覺與潛意識領域,要認識到人性中善與惡共存的二重性,要把個人意願從群體觀念中分離出來,剝開自我的假象,看到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真實的自我。個人不僅是社會的一員,也是道法自然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真正的確立了自我,才能對世界宣布自己做為人的尊嚴,才一定能夠做到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

作者簡介

水木丁,作家,現居北京。出版有《只願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相待》《我們心中的怕和愛》《所有年輕人都將在黎明前死去》《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

原文摘錄

弗洛伊德早期把所有的本能都歸結為一種動力本能,但是他自己後來也承認,「除了壓倒一切的性本能之外,還存在「自我本能」。這等於認可了阿德勒的觀點。馬斯洛 則把人類的本能分為五個層級,後來的弗洛姆則總結出了人有十五種本能,這十五種本能除了前文提到的那些很好辨認的本能以外(餓了要吃,渴了要喝水,遇到災難會逃跑),還有「好奇心」「被社會排斥的恐懼」「榮譽感(道德)」「獨立」「秩序」等等。我個人覺得這些都是原始本能的升級版,因為人類文明有了人和社會的關係,很多原始簡單的本能變複雜了。既然複雜,就會有糾結和衝突,弗洛伊德和阿勒兩個人都承認,人類的本能和本能之間是存在競爭的。想想我之前舉過的減肥的例子,那是一個人內心世界中「想吃的我」和「想變漂亮的我」之間的競爭。 榮格所說的本能的第二種方向是特殊意義和目的。比如說做遊戲,我們觀察到動物在幼年期都會做遊戲,但是成年之後就沒有了,成年動物的主要活動就是生存捕獵和繁殖,剩下大多數時間是睡覺,它們不玩兒。人在兒童期遊戲,但是長大以後還會繼續遊戲,網遊、桌遊、棋牌,體育運動本質上也是人類的遊戲。人類從遊戲中得到很多東西,也學習到很多東西,人類是唯一在成年後還會做遊戲的動物,這種需求是精神上的。現在許多人對遊戲有偏見,把遊戲當作不正經的東西,覺得只有兒童才遊戲,大人就不應該遊戲了,這其實是無知的。除遊戲以外,還有榮格所說的宗教信仰的本能,即我要找一個權威,找一個更大的老大罩着我。人尋找精神上的信仰不是出於簡單原始的生存需要,這是榮格所說的特殊意義和目的。有些人對信仰存有偏見,這同樣也是愚味無知的。動物不需要精神信仰,但人需要,雖然不像生存需要那樣屬於最基本的,但的確是存在的,它屬於人類的特殊本能。 許多簡單的原始衝動因為人的社會化,也會變得複雜起來。在這裡我想特別說一下性慾,我個人認為,人類的性慾如果不加諸太多的社會性的影響因素,其實是很好辦認的... 刻意反叛是零一種順從。 一個真正有獨立思想的人遇到事情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自己要做的決定負責,他會就事情本身衡量利弊,做出選擇,對自己有利就去做,不利就拒絕,而不是取決母親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他既不是一味地順從母親,也不會為了逆反而逆反,明知對自己有利卻偏偏不去做。所以我們才說,逆反並不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逆反也是一種順從,因為這個孩子的思想完全被對母親的愛恨情緒所左右了,這說明他還是不能擺脫母親的影響,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個性和獨立思想的人。

書評

這本書很適合跟《烏合之眾》搭配着一起看。

《烏合之眾》講的是集體思想。當人們一旦形成「群體」之後,個體的個性自覺的消失,想法也趨於一致,總是受無意識因素的支配,情感也會變得比較極端,要麼是更好,要麼是更糟,好感可以迅速變成崇拜,討厭則很快變成了仇恨。形成群體之後,個體的責任感也漸漸消失,盲目服從,強烈的排斥意見不統一的人。

形成集體之後,大部分人都有從眾心態,這些人的行為被群眾所影響,反過來也被群眾所保護。無需做選擇,無需對事情負責。

水老師這本書主要分析榮格的一篇論文《未發現的自我》,他一直在強調個人是無比重要的,個人的生活才是真實的生活,要重視自己的本能。

裡面提到一個觀點:只有每個人都能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每個人都能按照自我的意志去活着,獨立個體的人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烏合之眾的迷局才會被破解。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那個自我?

榮格大師的從一個宏大的視角切入,建立了一個強大的認識自我的系統坐標。先是個人,然後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小環境,有家人有朋友,同事等社會關係,接着是我們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因為環境的不一樣,種族,文化的不同,會造就不同的特性。最後就是包含了人類社會和地球上萬物的那個世界,也就是一個人的信仰。

簡單來說,就是自我,社會,宇宙三位一體的關係。

人的信仰很重要,信仰的力量可以讓你保有自己的個性和自我,不會隨意自我懷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很容易被圈子帶着跑。當個人與社會集體的觀念格格不入,要麼個體的想法被集體絞殺,要麼就會分裂。信仰的力量可以合理地允許自己去質疑大眾思想,不急着泯滅自己的個性,或者造成精神上強大的壓力吞噬了自己。

當你擁有了自己的信仰,當你內心的力量來源於你的信仰,這種力量會超越世俗社會。

這種高於宇宙的法則,就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物,才能讓你跳出人民群眾的層層包圍,找到真正的自我。


認知跟邏輯思維是兩碼事。很多時候跟人溝通不暢,是因為大家認知的不同。認知不同的話,再怎麼調整表達方式,語言內容其實都沒什麼用。本能和潛意識也是兩碼事,兩者並無高下之分,都是組成自我的部分。

只有當人能夠真正的認知自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想要什麼,自己的行為意味着什麼,每一次的選擇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真正的愛自己不是給自己買買買,而是完全的接納自己,耐心,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的內心,聽到自己的心聲。這個過程也恰恰讓你明白自己是一個多麼值得被愛被尊重的人,真正認識自己會有一種心理優勢,更自信,篤定,這其實是一個正向閉環。

很多人談戀愛的時候追求兩個人的完全理解,但是事實上是沒有這回事的。兩個獨立的個體,除非一方完全的放棄自我,犧牲自我去成全對方,可能一兩天還可以,但是長期來說是不可能的。人的個性有些天生,不太可能你想放棄就能完全放棄的。

更重要的是,在保有雙方各自的個性之下,能否達成一種平衡,形成自己特有的相處模式。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