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于堅詩歌)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是詩人于堅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目錄

作品原文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我們一起穿過太陽烤紅的山地

來到大怒江邊

這道烏黑的光在高山下吼

她背着我那夜在茅草堆上帶給她的種子

一個黑屁股的男孩

怒江的濤聲使人想犯罪

想愛 想哭 想樹一樣地勃起

男人渴望表現 女人需要依偎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她讓我干男人在這怒江邊所想乾的一切

她讓我大聲吼 對着岩石鼓起肌肉

她讓我緊緊抱 讓我的胸膛把她燒成一條母蛇

她躺在岸上古銅色的大腿

豐滿如樹但很柔軟

她閉了眼睛 不看我赤身裸體

她閉了眼睛比上帝的女人還美啊

那兩隻眼睛就像兩片樹葉

春天山裡的桉樹葉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從她的肉體我永遠看不出她的心

她望着我 永遠也不離開

永遠也不走近

她有着狼那種灰色的表情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她像炊煙忠實於天空

一輩子忠實着一個男人

她總是在黎明或黃昏升起

敞開又關上我和她的家門

讓我大碗喝酒 大塊嚼肉

任我打 任我罵 她低着頭

有時我爬在地上像一條狗舔她的圍裙

她在夜裡孤伶伶地守在黑暗中

聽着我和鄉村的蕩婦們調情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從前我統治着一大群黑牛

上高山下深谷我是山大王

那一天我走下山崗

她望了我一眼 說

天黑了

我跟着她走了

從此我一千次一萬次地逃跑

然後又悄悄地回來 失魂喪魄地回來

烏黑的怒江之光在高山上流去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作者簡介

于堅,男,1954年8月8日,出生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80年代成名,為「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人物,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1]

于堅幼時因病致弱聽,14歲輟學。16歲「文革」時期,學校停課,國家分配進入工廠當工人9年。16歲後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宣傳幹事、農場工人、大學生、大學教師、研究人員等。20歲開始塗鴉寫詩,25歲首發作品。

1983年與同學發起銀杏文學社出版《銀杏》。198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與韓東等人合辦詩刊《他們》。1985年與詩人韓東、丁當等創辦《他們》文學雜誌。1986年發表成名作《尚義街六號》。[2]

著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隻烏鴉的命名》、《一枚穿過天空的釘子》(台北)、《作為事件的詩歌》(荷蘭語版)、《飛行》(西班牙語版)、《棕皮手記》、《雲南這邊》、《于堅的詩》、文集《棕皮手記》、《元創造》(詩集,2006年比利時根特大學出版)。

于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散文創作也令人矚目,從上世紀90年代的《棕皮手記》到近年的《相遇了幾分鐘》,于堅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的另一種言說方式:睿智、博學、平易、多言。《隴上行》和《印度記》,是他近兩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種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特點,還強化了在歷史話語中發現日常性的特點。于堅的散文題材廣泛,語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將口語和書面語交替使用,使得他的敘述和描寫,在體驗和經驗、現實和歷史之間來回巡遊、自由穿梭,堪稱當代散文精品。

他的生活依舊保持着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他並沒有從文學中獲得財富。在雲南昆明,每天上午寫作,不超過2000字,在靜靜的寫作中,于堅卻堅守着風起雲湧的80年代理想主義在他身上的烙印。于堅、韓東拉起大旗的《他們》和非非、莽漢、《傾向》、海上詩群一起,都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