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恩師趙義山先生(龔德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恩師趙義山先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恩師趙義山先生》中國當代作家龔德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恩師趙義山先生

我是幸運的,從幼兒園到大學一路倍受老師的厚愛,也許是上天的垂青,也許因我是個真實不虛的「乖孩子」,但最崇敬又亦師亦友者,唯恩師趙義山先生一人。

1982年7月,先生作為當時為數極個別的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我們中文1980級164名學生有幸成為了他的首批弟子。那時,恢復高考僅4-5年,記憶中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們年紀均在45歲以上。一天,一位着筆挺中山裝、背直直挺拔、年輕帥氣的老師出現在了講台上,他上課不慌不忙、娓娓道來、特別嚴肅、不苟言笑。一學期下來,我多次自問:老師身上那股「學究」氣質,莫不是古典文學浸潤的結果?老師嘴裡那總也跳不完的美妙工整的字字珠璣,是從哪裡來的?和同學們談論,同學們都公認老師是位大才子!

後來,畢業實習,我們班分為兩組,一組去了武勝師範學校,一組去了南充市5中。我和班上十多位同學分在5中,帶隊老師就是趙先生。他精心指導,親自修改教案,親臨我們試講,實習圓滿收官。記得我講的課文是魯迅先生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時,既沒有現在的教學參考書、教學大綱什麼的,其二呢,我自幼生活的環境與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有一定的「距離」——我生長在川東一個小縣城,街上無一棵樹,也無四合院,南師校園就是我那時見到的唯一最綠、最美、最大的園子。因此,總體味不出、更講不出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百草園的有趣與三味書屋的無趣來。恩師見此,反覆用他對課文的理解聲情並茂地啟發我,開導我,讓我把自己當成作者,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份快樂,那份不舍,那份單調,那份枯燥。尤其強調魯迅先生離開百草園時寫到的「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如今,我已經做了奶奶,幾個月前的一天,我那年近2歲的孫女對着雨後小水坑說:「Byebye,坑!」那一瞬間,我的內心突然產生一種強烈的震撼,讓我不由得想起先生當年強調的「Ade」。原來,那時候,先生就已讀懂了魯迅先生的童真。

我是幸福的,機緣作美,我不僅課堂上能聆聽先生的精妙講解,課後,我也多次上門請教先生,得幸見到了恩師親切幽默的一面。我還多次去先生家蹭飯。一次,食堂沒吃的了,我還不客氣地買了一把乾麵,去恩師家借火,漂亮賢惠的師母楊姐為我親手做了好吃的麵條。畢業多年,至今,仍念念不忘楊姐做的麵條的味道。

我是個不懂得表達感恩的學生。大學畢業我分到區鄉做行政工作,後輾轉多地,心中雖常感念先生,卻不曾寫過一封信問候。直到1992年先生來重慶出差,特地來重師看望我,我才又見到恩師。但當時自己覺得事業上沒什麼成績,無顏面對恩師,竟沒能留恩師吃個便飯。事後,為這事我多次罵自己不懂感恩。幸好自此,尤其是有了手機以後,和先生的情誼綿長至今。2009年下半年我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青干班學習, 先生到京探望女兒一家,得知我在京,特地在天安門附近的全聚德為我改善生活。因大興太偏,先生一家人等我到很晚。那一晚,我特別高興,我不僅又見到了恩師,還見到了已做媽媽的當年的小竹子,見到了恩師優秀體貼的女婿。此後,先生爾來渝,我偶爾去蓉,我們都往往能抽空見上一面,先生示範我懂得了人情世故。

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知識分子。他堅守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擔當,維護正義,追求真理,從善如流,同情弱小。他因失望離開南師,因振興學院重返南師,又因他敬重的校長含憤離世再別南師。先生頗豐的散曲作品,或感,或諷,或問,或憐,常讓我感到他身上有股杜甫的那個勁,正應了「風格乃是人本身」。尤其是擔任中國散曲研究會會長這麼多年來,他心懷赤誠、扶持新人、竭力守捐,我常常感慨,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又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讓先生勤耕勤作,保持純粹,才迎來今天中國散曲春色滿園。

今年初,先生鼓勵我學作散曲。我雖沒直言接受恩師的的建議,但其實心中已在暗暗規劃中。多年以來,我漂泊在文學之外,有恩師作堅強後盾,現在,該回歸了。

屈指算來,我參加工作已37載,其中在重師工作30載,同事、學生私下裡多稱我是「一股清流」,誠若是,我應感謝恩師和其他南師老師們的言傳身教。

時光荏苒,先生這位當年滿腹文采的小伙子恩一晃別過中年已近四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規定66歲以上為老年),我堅信恩師依然會筆耕不斷,佳作頻出。感恩39年以來,先生給予我這個學生的愛護與包容,我更要衷心祝福恩師、師母及全家身體康健生活幸福[1]

作者簡介

龔德才,碩士,重慶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