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母親(程銀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母親》中國當代作家程銀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母親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之間,我的母親離開我們已有三年半了,真是彈指一揮間啦!

母親是在父親下葬那年,被在淮南經營的兒女們接到淮南居住的。兒女們的意思是,母親一生辛勞,正好父親入土為安了,母親一個人在家生活很孤單,也該讓母親安享晚年了。

兒女們雖然都不太富裕,但都自告奮勇地體現孝心。

來淮南生活的母親,由開始的不適應,到後來慢慢適應了。

兒女們鞍前馬後,端茶倒水,噓寒問暖,精心細緻地照顧母親,母親感受到這小日子過得確實比在家裡有滋有味,其內心的滿意度,從其臉上漸漸泛起的紅潤,就能得到母親心裡十分滿意的答案。母親從來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所以母親是最懂得感恩的!

一晃就過去了兩年半時間,母親快要過八十歲生日了,在北京經營的弟弟提議,把老娘接到京城,邀請兄弟姐妹們都到那裡團聚,藉此給老娘過個比較體面的生日,也就是給她老人家做個「八十大壽」吧。

說來還真是巧合,因為老家習慣都是過農曆生日,這一年母親的生日正好跟國慶同日,這是百年難遇的好日子。大家也就欣然同意了!

弟弟提前把母親接到了北京,開車帶母親遊覽了故宮等景點,並進入紫禁城里,見到了「老佛爺」慈禧(像)

轉眼間,母親的生日就要到了,兒女們都提前一天,兵分三路,分別從安慶、淮南、合肥,紛紛「空降」首都機場,然後由弟弟開專車送到母親在北京的住處弟弟家裡。記得那一天的飛機票跟高鐵票差不多。

如期舉行的「八十壽宴」上,老壽星母親紅光滿面,喜笑顏開,在專業主持人的精心主持下,場上場下熱情互動,九桌酒席,高朋滿座;九層蛋糕,寓意深刻!母親身着紅色壽袍,端坐檯上,高興接受親朋的舉杯祝福!最後,大家分吃蛋糕,在《生日快樂》的美妙歌聲中落下帷幕。 托偉大祖國母親生日之福,老娘在首都北京風風光光地過了一次正兒八經的「准生日」。母親真是喜出望外!她老人家高興地說:這也是趕上了這個好時代啊,要是在以前啦,大家想都不敢想喲!

過完生日後,母親跟隨我們又回到了淮南。

此次「北京之行」,母親仿佛變了個人似的。

一回到淮南,老人家總愛嘮叨:你們這回給我過的這個生日呀,恐怕是花掉你們不少錢,現在的錢這麼難掙,你們各人家庭都有各人家庭的事,你們的孩子也都漸漸長大了,都要成家立業了,還需要許多錢花呢,假如你們負債了,以後你們的日子因為沒錢而吃緊,那日子就不好過嘍!

大家都知道母親的內心世界,雖然那天在生日宴上,母親一直都很高興的樣子,那是在旁人邊不薄兒女的面子,其實她的心底是非常心痛的!這也是由她老人家由來已久的算小本性決定的。

母親娘家在當時雖然很殷實,但她自從嫁給了父親,她也就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

母親嫁給了父親,等於是從「米壇里掉進了糠罈子里」,日子總是過得緊巴巴的。我曾經不大理解地問過母親,你既然知曉父親這裡是個「糠罈子」,那為什麼又要嫁給父親,難道當時就沒有比父親條件好一些的「米罈子」?母親說,當時比父親條件好些的人家是有,但人家沒有父親長得帥。這是其一。其二呢,父親剛從朝鮮戰場回國回到家鄉,志願軍是那個時代「最可愛的人」,「吃菜要吃白菜芯,跟人要跟志願軍」,所以才最後決定跟了父親。

父親在村里任職,多在外,少在家,能夠光顧家裡的時間和精力都很少,繁重的生產體力勞動和照料孩子的雙重重擔大多壓在體質並不好的母親身上,雖然有一段時間有叔叔和嬸嬸幫忙,但後來他們也分立門戶了。

母親的身體就是在那個時候日益變差的。母親前後共養育6個子女,柴米油鹽,吃喝拉撒,樣樣大都牽扯着母親的心。那個年代,物質貧乏,缺衣少食,饑荒成了家常便飯,寒冷更是習以為常。任憑母親怎麼努力,一大家子都要吃飽穿暖總是成為奢望!母親常常力不從心,原本瘦小的胃越變越小,患上了越來越嚴重的「胃下垂」。

那時候是生產隊集體統一勞動,大家為了養家糊口,都要搶爭工分。特別是「雙搶」農忙季節,生產隊長一聲口哨,就是趕不上吃飯也要出工。母親常常餓着肚子上工。家裡,嬰兒哭鬧需要餵奶;田間,莊稼收割不誤農時。孩子們小,幫不上大忙,稍大一些的孩子,大多需要上學。看着母親日漸憔悴的面容,開始懂事的我,總是在不經意間暗自傷感流淚!

在我的記憶里,母親既是勤勞的,同時又是慈祥的!她寧願自己不吃,也要留給孩子們吃,哪怕自己餓一點,總是想方設法讓着筷子給孩子們吃飽一些。父親行伍出身,性格有些耿直,加上工作生活的壓力,難免有時也會委屈母親,有時也會傷着母親。但我總能看到當時並不怎麼頂撞父親的母親,常常在避開父親或在沒人在場的旮旯里默默哭泣。我懂事很早,那些關於母親任勞任怨的真實場景和畫面,總是能夠被我敏感的眼神捕捉,存儲腦海,至今難忘!在我看來,母愛大于山,但慈母所表達愛的方式,總是在舉手投足間的細微處體現,或者是用早已形成「口頭禪」的「兒喀」、「昂嘞」傳遞。我的母親就是如此。

長年累月疲勞過度,加上生活營養不良,患有「胃下垂」的母親,又多了一種「貧血」這個毛病。母親經常眼前突然發黑。

分田到戶後,家庭生活明顯改善和好轉,吃穿不愁了。但因多年積勞成疾,母親體弱多病狀況並不見有多少實質改變。母親六十多歲就成了駝背老人了。母親兩隻腳還經常發「牛火」,浮腫脹痛,痛疼難耐!

母親原本大家閨秀,也認識不少字,既會挑花繡朵,也會唱歌。一出《打豬草》,驚艷四座!但自從嫁給了父親,母親就總是命運多舛,苦不堪言!

記得有一次中午時分,盛夏炎熱,母親到菜地澆菜,被一條土公蛇惡狠狠地咬了一口,母親立馬感覺到兩眼發黑,倒倒歪歪。幸好那天懂得中醫推拿的自家姐夫來了,及時買了蛇藥及時救治,母親才免於一死。

人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是,剛到母親可以享受一點幸福的時候,剛過了八十歲生日的兩年多一點,母親在屋裡走路時不慎絆倒,肱骨斷裂,救治四個多月不見好轉,反而每況愈下,最後,在母親八十二歲生日過後不久,母親終因醫治無效,在淮南養老院逝世。

母親真的走了。母親一生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她把她全部的愛,都無私奉獻給了她所精心養育的子女們!

母親無聲無息地走了,當距離淮南600里以外的桐城老家鄰里親戚驚悉母親突然走了的噩耗,無不為之動容、悲泣!

在當地殯葬部門的幫助下,母親在壽縣火化後,由專車送回家鄉九重公墓安葬。

值此母親逝世三年半,謹寫此文獻給我敬愛的母親,以表達我對平凡而又偉大母親的深深思念![1]

作者簡介

程銀生,筆名程石,男,安徽桐城人。現居合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