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第一把雨傘(劉宏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第一把雨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第一把雨傘》中國當代作家劉宏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第一把雨傘

2017年秋天,安康的雨特別的多,陰雨連綿,持續月余,難見晴天,江河暴漲,四處塌方,道路中斷,且偶有死傷。令人特別的煩,讓人憂鬱、煩悶,真是「秋風秋雨愁煞人"。因雨,出行十分不便,也讓人秋思綿綿,也許是上了年紀,我不由想起了我兒時使用的第一把雨傘,思念已故近兩年的老父親……

我的家鄉在安康城郊東壩,離城不遠也不近,也就四、五公里吧?當時我們在東壩小學上小學,從家到校有近三公里路程,走路約需半個多小時。

我們那時上小學,不象現在有家長或爺爺奶奶接送,我們上學基本上是隊上的小夥伴三五成群結伴而行,小學三年級前是每天半日制,一周上午上,一周下午上,上學時夥伴們邊走邊玩到校大約需一時才會到校。

我們上小學時,村里還未修水泥路,上學路多是穿行田間小道,全是土路,每逢雨季,道路濕滑,即使天晴了幾天有時仍泥濘不堪,對我們上學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孩子那真是件難事、苦事。當時,處在文革後期,就是住在郊區農民也十分的貧窮,遇到雨天,條件稍好的有雙解放鞋穿,算是很奢侈的了,多數只能打赤腳,一不小心會滑倒,摔得渾身是泥。

那時下雨,絕大多數人家是沒有雨傘、雨衣的,有雨傘也是現在基本已失傳的、最多在影視劇中見到的那種紅紙油傘,雨衣也是現在農村很難見的,用棕和龍鬚草編的蓑衣。對我們小孩來說,下雨了有的披一塊塑料皮,有的頂一個蛇皮袋,有的戴頂爛草帽(好草帽家長是捨不得上雨天戴的、怕淋壞了),條件稍好的戴頂竹編雨帽,也算是奢侈品了。

遇到放學突降雨,除學校附近的,很少有家長到校送雨具,一方面是因為家長要生產隊上工,忙,顧不上;另一方面最根本原因家裡就沒多餘的雨具。因此,那裡我們遇到突降大雨,要麼在民村屋檐下躲雨,待雨小時回家,要麼在雨中奔跑,常常是渾身淋濕,大人給燒盆燒水洗洗防感冒。因此,遇到連陰雨天,不僅上學路難走,而且在夏秋時節,下個三、五大雨,漢江、黃洋河就會發洪水,我們東壩就會被水淹,有時一年會被淹三、四次。記的有年中秋節就發洪水,我和哥哥、妹妹在爺爺帶領下牽着自家餵的豬冒雨離家躲水,中秋節也未過成。

上小學三年級(我們小學三年級招生改為秋季,多上了半年三年級),「四人幫"被打倒後,父親在外搞建築,家裡條件稍有好轉,記得有次下雨早上要上,突然父親給了把新的淡藍色塑料布花雨給我,讓我打着去上學,結果被我堂哥看見了,我堂哥就逗我,說花傘是給新媳婦兒打的。因為那時小不懂事,農村的孩子,思想也很封建,思維也比較封閉,大我三、四歲的堂哥一逗,我不僅未感到有把新傘的驚喜,反而認為與其他孩子不一樣,打花傘是醜事,是一種屈辱,感到很委屈。我哭着鬧着,死活不打那把花雨傘。 為此,母親很生氣,認為我很犟,還打了我幾巴拿。現在想來還覺得十分滑稽、可笑和不懂事,也十分不理解父親給我買傘的心意。

父親離開我們已近兩年了,想起買傘這件事,我至今還感到十分的愧疚,因為長大後,我從未和父親談起這件可笑的事。我想,父親當時為啥僅給我買新傘,而沒給哥哥和妹妹買?現在想來,也許是因為我三年級那年考試成績較好,並被評為「勞動積極分子 "的緣故吧?算是父親給我的一份獎勵,但我卻不理解 ,並未接受那份時髦「獎品」 。

現在想想,之所以有此誤會並鬧出笑話,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因為我人小不懂事,性格比較恁。二是當時貧窮,消費觀念落後,對新事物接受差。三是父親,包括母親,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不善於表達個人感情,父子間思想溝通交流少的原因吧?

從我記事起,父親就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他很少讚揚自己的孩子,這也是我從小到現在還倍感自卑的緣由之一吧?其實,父親當時瞞着母親,避開哥哥、妹妹,花了相當於我一學期報名費的二、三元線給我買了把很時尚的塑料布雨傘, 算是很大獎賞,但因為提前未溝通,事後未說明而引起的誤解,想想我至今還深感遺憾。

從這一囧事,我深感家庭教育需要講究科學方法,也深感父子之間、夫妻之間、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感情、關愛不僅需要無聲的行動,更需要準確的語言去表達,才能發揮有效作用。[1]

作者簡介

劉宏偉,工作單位安康銀監分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