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那一輪草原的月亮(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那一輪草原的月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我那一輪草原的月亮》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那一輪草原的月亮

我們長期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很少能欣賞到皎潔的月亮。即便是能夠看見一鈎彎月或是一輪圓月,也不會引起人們的留意。因為住在城市裡的人們,已經缺少了欣賞月亮的興致。每日的奔波掙扎,巨大的生活壓力,早已令城市裡的人變得麻木。更何況城市裡的月亮,不是被林立的高樓所遮擋,就是被霧霾陰雲所掩藏。因此,她的光輝,她的嫵媚,她的淨化心靈的純潔,就已經開始被人遺忘。

在我的人生中,月亮是我最重要的崇拜偶像。不僅是因為我常懷一顆風花雪夜之心,而是因為月亮曾陪伴我度過了許多的寂寞孤獨之夜,溫暖了我那因為失望而逐漸冷卻的心。讓我在近似絕望的境遇中,得到過一絲絲的慰籍。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和我的同學們遠離故鄉,來到內蒙古武川縣的高山草原插隊落戶。離開父母的思念和對前途渺茫的無望,讓我們陷入了一種空前的失落之中。我所落戶的小村子,只有九十幾口人。是一個典型的貧困、閉塞、苦寒,近似原始狀態的地方。全村只有一家有一輛自行車;只有一家有一台縫紉機;只有為數不多的家庭能鋪上葦席。就這樣,在幽幽的陰山北麓,在秦漢朝古長城的遺址旁,我們開始了艱苦的勞作。第一年,我們村里分紅一個工分7角錢。年終的時候,除去口糧錢,我還剩了31塊錢。到了第二年,因為旱災,每個工分只有3角1分錢。到了年底,我們一年的勞作還掙不回自己的口糧錢,還要向千里以外本來就傷心欲絕的父母伸手要錢。為了多掙幾個工分,我主動要求在白天收工後去「放夜馬」。就是在夜裡把牛和馬趕到草場上去吃夜草,待黎明露水生成之前,再把牛和馬趕回來。據老鄉們說,只有這樣才能給牲口添膘,這叫「馬不吃夜草不肥」。

第一次去「放夜馬」,我是和村里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一起去的。我們趁着黃昏,把牛和馬趕到一個避風的山坳里,男孩守在山坳的那一頭,我守在山坳的這一頭,為的是不讓牲口自己偷跑出來被狼吃掉。我獨自坐在一個不太高的沙丘之上,用牛毛氈將自己裹的嚴嚴實實,聽着耳邊「呼呼」作響的風聲和牛馬低頭吃草的「嚓嚓」聲,望着空曠廣袤草原和自己形影單吊的孤獨身影,數着深邃的天上稀疏的星星和移動的牛馬,心中充滿了被拋棄的無助和被遺忘的委屈。恐懼與孤寂夾雜着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讓我的心緒一時很難平靜。

就在這時,我的眼前忽然顯現出一片神秘的淺橙色的光芒。那是一種金碧輝煌的光芒,一種落霞流彩的聖潔,連同遙遠的天邊和整個的草原都被照亮。就在我疑惑、吃驚的時候,一輪碩大無比的,渾圓的金色月亮,一下子從一座山坳的後面升騰起來。那是一輪草原上真實的月亮,那是一輪沒有雲霧遮擋的月亮,那是一輪觸手可及的月亮。她的美麗,她的輝煌,她的神聖,剎那間深深地震撼了我。就在我痴痴地沉浸在對月亮的聯想之中時,那輪月亮卻已漸漸地升起,漸漸爬過了我的頭頂,並漸漸的開始由橙色變成了銀白色。如水般的月光傾瀉在無垠的草原上,使草原的那山,那草,那崗都披上了一層銀霜白雪,頓時給荒涼貧瘠的草原塗抹了一層浪漫和溫馨的色彩。我久久凝視着草原的月亮,不忍將視線移開。那潔白如玉的月亮似乎正專注地看着我,讓我一下子想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母親。那皎潔的月光多像母親慈祥的目光;那飄柔的銀輝多像母親的滿頭白髮。我感受到了母親那專注的慈愛,似乎看見母親正在孤獨的夜裡默默地陪伴着我。我的心裡不由得響起那首熟悉的旋律,那首知青們都會唱的英國民歌《可愛的家》:「當我漫步在荒野上,凝望天邊的月亮,好像看見我的母親,把愛兒思念。她正站在茅屋門前,也望着月亮,那門前的花香,我再也看不見……」想着想着,淚水不覺中滾落下來,滴在了空無人煙的茫茫草原上。

從那以後,每當「放夜馬」的時候,我總是盼望着能看見那輪草原的月亮。在沒有月光的日子裡,我會變得焦躁不安,孤寂難耐。當月亮再次升起的時候,我就會變得恬靜,變得勇敢,變得舒緩。我會和草原的月亮說說話,哪怕是我一個人的獨角自語。但我相信月亮一定會聽見我的話,也一定會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因為有了月亮的陪伴,我從此就不再感到害怕,不再感到可憐。

就這樣,我把草原的那輪月亮珍藏在了心裡,讓她伴着我走過了艱苦的知青歲月。直到八年以後,我離開內蒙古,回到闊別的故鄉,我都不能忘懷那一輪草原的月亮。

我愛草原上的那輪月亮,是因為她不像太陽那樣令人目眩;不像太陽那樣荼毒暴烈。太陽雖然可以使冰山融化,使百鳥齊鳴,使五穀豐登,但它絕不可能讓你在刺眼的光芒下掏出你的心裡話來說。太陽做不到的,而月亮卻恰恰能夠做到。月亮那溫柔而又仁慈的光芒,頃刻間就能化解你心中所有的冰冷,讓你覺得月亮是專程來安慰你的。當你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把心中所有的不快,一股腦地向她傾訴的時候,她會靜靜地聽你訴說,並用她那母親般溫柔的手,來撫平你心底的創傷。不論你遭遇了什麼不公的待遇,不公的命運,她都能讓你在狂怒的時候變得理性,在失去理智的時候變得冷靜。從此不再為一時的得失,丟掉做人的風度和底線。

[1]

作者簡介

李雨生,喜歡文學。尤其喜歡散文詩歌的創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