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戰士第二故鄉(葉映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戰士第二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戰士第二故鄉》中國當代作家葉映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戰士第二故鄉

曾經,這首軍歌唱遍了中國大地,曾經,這座小島讓我心馳神往。當我即將踏上這個邊境島嶼時,耳邊仿佛傳來了《戰士第二故鄉》的優美旋律: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說咱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風大浪又高……

歌中所唱的小島即為「東極島」,位於我國東海的最前哨,島外12海里就是公海,被稱為祖國東部沿海島鏈的「東之極」。前往小島的航班很少,我們在當地武警邊防朋友的幫助下,才算順利搭上了「東極輪」。

在海上航行過多次,這一次算是最天翻地覆的,「東極輪」在劈波斬浪向大海深處航行近一個小時以後,原先平靜的海面出現了狂風巨浪,輪船一會兒被拋到高高的浪尖,一會兒又被送入深深的波底,船身不住地左右搖晃,巨浪一個接一個撲到甲板上,驚起了一片叫喊之聲,暈船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唯有那矯健的海鷗,迎風踏浪追隨着東極輪,給我們的旅途增添了亮點。兩個半小時的顛簸,讓我明白了東極為何會被稱為「風的故鄉、浪的搖籃」。

輪船停靠在東極的廟子湖島碼頭,廟子湖島是東極鎮政府所在地,算是一個比較熱鬧和商業化的小島。碼頭到東極鎮還有一段距離,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島上除了鎮政府的一輛公車,就只有駐紮該島的部隊軍車了,邊防的朋友安排我們上了車,入住了依山面海的賓館。站在陽台上,望着眼前純淨湛藍的海水、洶湧翻滾的波浪、迷人的島礁和幽深的奇石,旅途的疲憊頓時煙消雲散。

漫步海岸,漁民們正談笑着晾曬海鮮海貨,男人們把一筐筐海鮮挑到各自的家裡店頭,婦女、老人在岸邊織補漁網,漁家兒童光着膀子奔跑在海邊,海釣的客人悠然垂釣於藍天碧海之間。海岸邊的牆壁上,色彩斑斕的漁民畫映入眼帘,據說這些畫都出自當地漁民之手,他們用自己樸實真摯的情感,捕捉着東極文化的閃光點,描繪了一幅幅反映海島生活的畫面,透露出極其深厚的地域特色和獨有的海洋文化底蘊。

海水退潮後,到處可見大大小小半裸露的礁岩,上面長滿了鮮綠的水草,這點綴在片片褐色礁石之上的一簇簇綠色,在碧藍的海水中顯得格外搶眼。洶湧的海水捲起沖天巨浪,幾

個漁家男孩無所畏懼奔走在大浪中,這飛濺的浪花在他們眼裡,尋常如整日一起嬉戲的玩伴。

落日的餘暉鋪灑于海面,三三兩兩的船隻在夕陽中陸續回港。夜幕下的大排檔隨之開始熱鬧起來,各式生猛海鮮看得我眼花繚亂。大伙兒都不願錯過品嘗美味的海鮮,但那於我並無多大的吸引力,坐在這裡主要是為欣賞海島的夜景,尋求一份難得的悠閒,讓平日浮躁的心漸歸寧靜。不知因何偏在此時想起了徐福東渡的傳說,或許徐福也只為遠離皇權紛爭,才借尋仙藥之機,把這座大海深處的仙山作為自己的歸隱之地,專心體會生活的簡單和美好吧。

東極的陸域面積不到12平方公里,卻駐紮着武警東極邊防派出所、陸軍海防營、海軍觀通站三支部隊,可見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戰士們在小島上各自忠誠地履行着神聖的職責,保衛祖國東大門的安全。住在島上你會發現,這裡的治安狀況良好,漁民們都是夜不閉戶,一家家的大門就那麼毫無防範地敞開着,這除了與東極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關,更和邊防官兵們的忠誠守護是分不開的。一大早,當我們慵懶地走出賓館之時,武警邊防官兵們已是迎着晨光巡邏歸來。

我們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尋訪「戰士第二故鄉」,這便是地處更為偏僻,駐紮在高高山峰之上的陸軍海防營。沿着蜿蜒的山路上去,路兩邊是嶙峋的山岩和怪石,還有一人多高的茅草和蘆葦,一路伴隨我們的,除了草叢中幾聲清脆的蟲鳴,便只有傳入耳際的陣陣濤聲了。在山頂放眼四望,只見天海一色,海鳥展翅。懸崖之下,洶湧的海浪互相碰撞形成了高高的水柱,衝擊着岩石罅隙,發出震天的怒吼。在這個被稱為「雲霧島」的地方,雖然此時並沒有看到濃重的雲霧,但陽光下仍能感覺到一縷輕紗似的薄霧繚繞,空氣變得格外潮濕。海風比山腳下要猛烈很多,如呼嘯的颱風,颳得我們站立不穩。

部隊的營區就建在這陡峭的懸崖之上,一排整齊乾淨的營房,門前是緊握鋼槍的哨兵,迎着獵獵海風,眼神中透露出堅毅和剛強,讓我瞬間就有了一種無比安全的感覺。營房四周,是官兵們開闢出來的一片片小菜園,上面種着很多蔬菜,黃瓜、茄子、青菜、蕃茄應有盡有。在這個「風收」不「豐收」的地方,戰士們能把菜園管理得這麼好,着實是費了一番精力的。

營房後高高的山峰上矗立着一個高高的哨卡,白色的門窗,迷彩的牆面,頂上是「東海第一哨」幾個剛勁的大字。堅固的哨卡宛如嚴陣以待的衛兵,嚴密監視着海上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出擊,給妄想入侵的敵人以亮劍的威懾。哨所旁的另一巨石上,鐫刻着「軍人第二故鄉」六個大字,猶如春風拂過,讓人心裡有一種暖暖的悸動。駐地的戰士們一上島就把這裡當成自己的故鄉,正因為有了這一份赤誠的熱愛,才讓一批批的官兵們甘願在這孤島奉獻青春,保邊為國。

「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這是個多美多浪漫的地方。是的,難得在這小島上呆上幾天,真會給人這樣一種錯覺。然而,如果你長年累月呆在這裡,卻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島上的氣候條件其實還是十分惡劣,通常是半年大風加上半年大霧,空氣終年鹹濕,很多時候戰士們連衣服都曬不干,但也只能這麼穿着。我在島上短短几日已是深有感觸,因為空氣太潮濕,哪怕是剛換上的乾淨衣服,也會馬上變得粘粘的,穿着特別不舒服。官兵們常年都得穿着黏乎乎的衣服,蓋着潮乎乎的被子,特別容易患上風濕、關節炎等疾病。這裡不僅生活環境艱苦,戰士們還得忍受長年累月的孤獨。在這個遠離小鎮的懸水孤島,平時鮮有人造訪,猶如與世隔絕,更談不上什麼娛樂活動,陪伴官兵們的只有雲霧、大浪和濤聲,每天除了工作、訓練、學習,就是「白天兵看兵,晚上聽濤聲」了。牽掛親人的時候,也只能面對海天遙寄思念。但作為共和國的軍人,他們深深懂得:守住了孤獨,耐住了寂寞,也就守出了國門的平安,家人的幸福。

據介紹,上世紀50年代部隊剛進島的時候,這裡除了懸崖絕壁和一望無際的海水,除了漫山的雲霧和驚天的風浪,便只有亂石滿堆茅草叢生。在這個被稱為「風的故鄉、雨的溫床、霧的王國、浪的搖籃」的地方,官兵們頂着狂風巨浪搬運土石,在礁石島上修起了營房,壘起了擋風牆開山劈石,克服重重困難,在貧瘠的土地上植樹種菜,讓營區變得生機勃勃。在建設小島的過程中,戰士們深深愛上了這一方熱土。曾經的守島戰士張煥成,就是懷着這樣一顆赤子之心,以及對小島訴之不盡的深情,創作完成了風靡全國的軍旅歌曲《戰士第二故鄉》!

[1]

作者簡介

葉映紅,1973年9月生於哈爾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