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仁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戴仁壽(白話字:Tè Jîn-siū;英語:George Gushue-Taylor,1883年12月6日-1954年4月23日),綽號戴土公,是一位來自加拿大芬蘭的醫師兼傳教士。他是台灣痳瘋病療養院樂山園的創建者,亦是白話字教科書《內外科看護學》(Lāi-gōa-kho Khàn-hō͘-ha̍k)的作者之一,加拿大傳教士。

在天主教,聖公會[1]和東正教中,有些信徒會將聖人[2]的名字作為自己兒女的名字;有些則會在受洗後,領受聖人的名字。此舉期望藉所屬之聖人,能為帶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禱告。有些聖人會有紀念日,紀念日的命名也會冠以聖人的名字。

簡介

1911年至1918年,戴仁壽醫生服務於台灣台南新樓醫院。1924年,擔任台北馬偕醫院院長。在台行醫期間,發現台灣痳瘋病的問題,並求助於美國癩病救治會(American Mission To Lepers),致力於成立專門防治機構,1924年在倫敦癲病救治會(The Mission to Lepers)的幫助下,馬偕醫院的癩病專門診療所於1927年正式啟用。

在多年考查與明有德(Hugh MacMillan)和郭水龍牧師的協助下,戴仁壽醫生成立的癩病療養院樂山園,於1934年3月於台北州淡水郡八里莊啟用 ,強調「自治」與「自養」的癩病園生活型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戴仁壽夫婦於1940年年底與其他傳教士離開台灣。戰後,1946年,樂山療養院重新設立。

1953年,由於樂山園所屬土地將被國民政府「公地放領」,戴仁壽夫婦回台奔走,與國民政府交涉以保住樂山園產權,並在孫理蓮宣教士陪同下訪問新北回龍的樂生療養院,共同放下聖望教堂的奠基石。同年9月,戴仁壽夫人病逝。

1954年4月23日,戴仁壽牧師搭船返加拿大途中因急性盲腸炎辭世,遺骸運回台灣,夫婦兩人安葬於樂山療養院紀念園中。

視頻

戴仁壽 相關視頻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
2分鐘後,你將了解世上所有教堂的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