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村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村鎮隸屬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位於杭州市南郊,蕭山區西南部,東靠臨浦鎮,南連河上鎮,西與富陽區以山為界,北與義橋鎮接壤,是蕭山南部的中心。鎮中心位於北緯30°01′14″,東經120°11′29″。 戴村歷來是蕭山南部重鎮,曾經是區公所所在地,由戴村、永興、雲石三個鄉鎮合併而成,全鎮行政區域面積62.8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8萬,下轄22個行政村,1個社區。設有蕭山六中、第六人民醫院(中醫骨傷科醫院)等區級機關直屬單位。 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億元,財政總收入1.7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41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為20900元。規上工業銷售產值5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7.3億元。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1]

歷史沿革

鎮名由來

據《蕭山縣地名志》載:「相傳在500餘年前,此地原為松樹墳頭(全姓)、仙壇里(譚姓)、董高園(董姓)、高墩頭(高姓)4個小自然村,後戴氏祖先徙此創家,前4姓逐漸衰落。戴氏發族把4村並為1村,遂名戴村。」

建置沿革

民國三年(1914)《蕭山縣誌》亦載有戴村村名。 民國十九年(1930)始稱戴村鄉。 境域內1951年為戴村、凌溪、振庭、白墅、馬鞍鄉。 1956年並為白馬、戴村鄉。 1958年為浦陽江、戴村公社。 1961年為永興、戴村公社。 1984年改公社為鄉。 1985年4月戴村鄉改為建制鎮。 1992年5月永興鄉併入戴村鎮。 2001年7月24日,浙政函[2001]141號批覆同意杭州市蕭山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雲石鄉建制,併入戴村鎮。戴村鎮轄51村、1居。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戴村鎮下轄2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駱家舍村、尖山下村、方溪村、顧家溪村、楓橋村、青山村、沈村村、佛山村、馬谷村、八都村、半山村、三頭村、石蓋村、上董村、張家弄村、石馬頭村、河楊湖村、南三村、戴村村、東風村、郁家山下村、永富村、中興社區。鎮政府駐後鄭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戴村鎮位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內重要交流樞紐的錢塘江南岸——杭州市蕭山區西南部、浦陽江南岸,東靠臨浦鎮,西與富陽區以山為界,北與義橋鎮接壤,南與河上鎮交界,距省城杭州30公里,距蕭山城區15公里,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20公里,離浙贛鐵路線上的臨浦站5公里。 鎮域面積62.87平方千米(2017年),鎮中心位於北緯30°01′14″,東經120°11′29″。

地形地貌

戴村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低山丘陵區。主要山嶺有雲門寺山、船塢山、石牛山,鎮域最高點船塢山主峰海拔744米。

氣候特點

戴村鎮屬中亞熱帶氣候,氣候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水文情況

戴村鎮東北為水網平原區,浦陽江從北部邊境流過,永興河縱貫其境,其支流七都溪自西向東流入永興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蕭山區內最大的高山水庫—響天嶺水庫位於戴村鎮,蓄水量達26萬立方米。

山林資源

截至2013年,戴村鎮擁有山林5.4萬畝,毛竹為山林的主要資源樹種。

人口民族

41831人(2017年)。全鎮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08年,戴村鎮實現工企業總產值93.85億元,財政可用資金118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0963元。鎮內企業躋身杭州市百強民營企業行列,名列第45位。農業經濟建成了畜禽、林特、蔬菜、水產四大基地。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億元,增長15.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1億元,增長28.5%;實現財政收入1.41億元,增長3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582萬元,增長27.8%。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3950元,增長12.9%。一、二、三產的比例為5.6: 67.1:27.3。

第一產業

2004年農業產值1億元。逐步形成林特、蔬菜苗木、水產和畜禽四大基地。截至2013年,全鎮有林特基地5000畝,蔬菜苗木基地5000畝,水產水面4000畝,畜禽年出欄1200000羽。共有各類農業企業20餘家。

第二產業

戴村鎮工業形成化工建材、五金機械、鋼構、蚊香等主導行業,占全鎮經濟總量的80%以上。擁有浙江省名牌產品1隻,區級名牌產品7隻。2003年全鎮實現工企業產值31.5億元,實現利潤1.44億元,已引進各類企業30餘家。2005年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50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30家,實現工企業銷售總產值45.6億元,實現利潤1.86億元,全鎮共有浙江省著名商標1隻,浙江省名牌產品1隻,杭州市著名商標3隻,杭州市名牌產品1隻,蕭山區知名商號1家,蕭山區名牌產品7隻。 2011年實現工企業總值122.1億元,增長21.2%;其中工業產值62.3億元,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8.23億元,增長24.1%;實現工業利潤3.18億元,增長27.8%;實現外貿出口5000萬美元,增長26%。龍頭效應進一步顯現。新增產值超4億元企業2家,超3億元企業1家,超1億元企業2家。新增市級最具成長型企業2家、市級重點培育成長型企業1家、省級守合同重信用3A企業2家。招商引資進一步增長。完成協議內資1.95億元,實到內資1.06億元;完成協議外資804萬美元,實到外資453.61萬美元。

第三產業

戴村鎮第三產業以生態旅遊和商貿油品為主。鎮內商貿油品龍頭企業2008年實現銷售產值52億,成為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第389位),獲2008年中國民營石油企業十大最具影響力企業稱號。2006年,到戴村旅遊的客流量達20萬人次,收入近1500萬元。[3]

社會事業

醫療

1993年,省衛生廳批准設立蕭山市中醫骨傷科醫院。1997年12月,投資1200萬元的蕭山市中醫骨傷科醫院建成投入使用。 2005年全鎮職工新參加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分別達4690人和650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4806人,參加率達98.6%。

教育

戴村鎮有中小學校、幼兒園共8所。 1997年9月,建占地33畝,投資300多萬元的鎮中學投入使用;1998年戴村鎮通過省教育強鎮驗收。 戴村鎮小2007年被評為浙江省紅十字示範學校和杭州市唯一獲得「全國紅十字模範學校」榮譽稱號的學校。學校2012學年有教學班 24 個,學生 958 名,教師 53 名,其中本科學歷43名,大專學歷10名。 2007年戴村中心幼兒園通過市農村示範中心幼兒園驗收。2009年8月戴村成校被杭州市教育局、財政局、文明辦、民政局等四部門認定為杭州市示範社區學校(分院)。 2013年11月戴村鎮中心幼兒園雲石分園通過省三級幼兒園驗收。 2014年戴村鎮中建成新校園占地78.1畝,建築總面積25649.3平方米,綠化面積6654平方米,建設投入近1億元。

基建

1996年12月,投資180萬元改建的永興橋、雲響橋竣工投入使用,2005年,總投資3000萬元的戴尖公路拓寬工程被列為區政府的重點工程之一、總長度為28公里的15條康莊道路均竣工驗收。 2005年黃海標高25米以下的9個自然村全部完成了改水工程,黃海標高25米以上的19個自然村有11個已完成改水工程,全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9.47%。投入近100萬新建了垃圾中轉站和設置果殼箱,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78.64萬平方米。

科技

截至2005年,全鎮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杭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蕭山區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有國家級重點新產品2隻,每年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在5隻以上。 2015年新增國家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12%,新產品產值增長率達到33%。

城鎮建設

2020年1月10日,戴村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4]

交通

戴村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省道杭金公路穿越境內,杭金衢高速公路傍鎮而過,戴村距上海港和寧波港分別為190公里和160公里,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35公里,離浙贛線蕭山火車站25公里,距省城杭州僅15公里。

風景名勝

三清殿位於雲石境內海拔659米的石牛山上,相傳南宋年間農民沈三清因功德升天,人們造殿紀念。現存三清殿,修於1981年,為蕭山境內道教活動場所之一。殿內奉祀了玉清、太清、上清三真人及大小佛像24撙。

上董青瓷遺址位於上董村,系東晉至南朝期間的窯址,考古挖掘出盤口壺、竹盞及窯具等青瓷碎片。

石牛山海拔659米,是蕭山區第三高峰。該山右首略下垂,似俯首牛頭,左首徒然下落,似悠然下垂的牛尾,故名石牛山。山崗上有一塊大的怪石,相傳為神牛所化,臥于山崗,並且肚底下有一股清泉流出,終年不斷。

女媧殿遺址位於海拔600多米的獅子山上,可進行修復,對遊人開放,相傳女媧娘娘采獅山上的石來補天,因此後人造廟以紀念她的偉大功績。

雲石生態示範區位於蕭山區戴村鎮,為浙江省旅遊示範區,東北接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西湖風景名勝區,西聯富春江旅遊區,地處生態示範區的東南腹地,處於《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六條生態帶」之一的石牛山生態旅遊區,景區總體規劃面積4.8萬畝。整個項目由雲石山生態旅遊度假景區、雲門天橋、雲門寺景區、石牛山森林公園、月亮灣生態莊園、晉古窯址會展中心、碧雲天城等7個部分組成,總投資150000萬,項目總占地6000畝,其中旅遊占地4200畝。[5]

民風民俗

戴村雲石馬燈是數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在雲石跑馬燈傳統里,從臘月初就開始作準備,主要是募集開辦經費,召集製作藝人,購置材料開始製作。按照傳統正月十三前必須全部完成製作任務。正月十三為上燈夜,這天下午馬燈要舉行「開光」儀式。舉辦馬燈盛會一般要有紅、白、宗、黑4匹高頭寶馬,12匹小馬組成,還要加高照燈、獅子燈、背爐燈、黃羅傘這些大件燈組合,再配以「明鏡高遠,肅靜違避」十晶牌燈助威,隊伍末端,還有12生肖的小燈把尾,在整支迎燈隊伍里再穿插前、中、後3支鑼鼓隊敲鑼打鼓吹喇叭,隊伍的最前端用4支銃開道,整支隊伍需上百人。 馬燈隊伍還被一些村、企業、戶邀請去友情表演,比如一戶人家邀請馬燈為他們進門跑一跑,以示新年吉祥如意,這戶人家在堂前擺着「香案」,水果、紅紙包(錢包)等,所以有着「吃飽」馬燈的說法,小馬進屋時跑幾個陣式,如長蛇陣、八卦陣等,前門跑進,往後門跑出,還有的人家要求到樓上去跑一跑,以示壓壓「邪氣」。正月十八是跑馬燈的最後一夜,叫「搞馬漿」,所謂「搞馬漿」就是把馬燈身上和所有彩燈上的紙全部撕下來燒掉,把各種燈的殼子留下來,到來年重新用新紙、綢再製作。

所獲榮譽

2021年4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