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戶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戶籍,又稱戶口,一種主要以戶為單位的人口管理方法,主要在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和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使用,部分國家後來逐漸廢止。

中國古代

戶籍在古代已有3000年歷史。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多處「登人」、「登眾」的記載。

及至周朝,以人口清冊與戶籍制度,作為統計人口之用,以作為嚴謹的封建制度的根本。《國語·周語》記周宣王用兵南征,急需人力物力,於是「料民」,即查戶口,強制抽調兵役。

至秦,建立了更為嚴密的戶口登記制度,秦行「戶籍相伍」制度,即5家為一最小單位,以作軍事化管理。通過建立嚴密的戶籍制,秦獲得了強大的財稅汲取能力與全民動員能力,至漢代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戶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人民不論身份高低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編入戶籍,這叫做「編戶齊民」[1],成為國家的公民(「公民」一詞,早在先秦時已有),國家要求各縣在每一年的仲秋,都要進行「案比」,作為更新與統計人口之用,然後,縣衙將各戶戶籍造冊上報至郡國匯總又上報朝廷,朝廷則設立「計相」與「戶曹」,管轄戶籍。

至宋代因其顯著的開放屬性與商業屬性,戶籍制度僅根據居城或居鄉人民流動率高,加上實行募兵制,人民遷移自由,居住一年可獲當地戶口。元代以後再度嚴謹,明代中期後再度緩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戶籍制度將公民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升學、就業、社會保障、居住等都與戶口掛鈎,並且兩類戶口規定作為區別對待。公安部門正在起草《戶籍法》準備提交全國人大,預計會對目前嚴格的戶籍規定做鬆動。目前部分地區(例如青島)已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制度[2],統一為居民戶口。在中國,法律規定戶口簿也是有效身份證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戶籍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多歧視性政策得以實施的依據。比如,在教育方面,不同城市戶籍的學生,面臨的競爭是不平等的。擁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戶籍的學生,可以憑戶口優勢低於其他城市學生的分數(目前部分省市高考不為統考)考取本地的大學。義務教育的學區制度,對於同一城市戶籍在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學區的學生,享有教育資源天差地別。

視頻

戶籍 相關視頻

三分鐘看懂中國戶籍制度
戶籍所在地一般怎麼填

參考文獻

  1. 戶口冊上的中國,人民網,2014-07-30
  2. 31省份取消農業戶口 中國告別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中國警察網,201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