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房山,歷史悠久,素來有「人之源」「城之源」和「都之源」的美譽,舉世聞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3063年歷史的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被史學界視為北京古代城市發展的起點;860多年前的金代皇陵,印證了北京建都的滄桑。
房山生態環境優越,境內有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方規模最大的石花洞、銀狐洞等岩溶洞群;房山交通便利,境內有京港澳高速、北京-昆明高速公路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京雄高速等交通要道,以及北京地鐵房山線和北京地鐵燕房線等軌道交通,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僅需半小時車程,距雄安新區、首都核心區均在1個小時車程內。
2018 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61.8 億元,剔除價格因素影響,比上年增長 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3.5 億元,增長 0.4%;第二產業增加值 446.4 億元,增長 3.6%;第三產業增加值 301.9 億元,增長 10.9%。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房山區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區。[1]
四季氣溫
四季氣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緯度大陸東岸,年平均氣溫不低於0℃,年積溫介於3200℃~4500℃,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是亞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氣候。
1.夏季高溫多雨:夏季太陽高度角增大,晝長,氣溫較高,從熱帶海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乾燥: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緯度較高、離冬季風源地近、地形較低平坦地勢西高東低使冬季風得以削弱。
3.春風性顯著。
4.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這種氣候帶來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是:冬春季:寒潮(沙塵暴、霜凍、白害);夏季:強對流天氣(雷雨、大風、冰雹)。
地理分布
房山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介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是首都的西南門戶。區政府所在地良鄉是《北京市總體規劃》中首都十四個中心衛星城之一,距京城(六里橋)25公里, 轄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區各占三分之一。截止2018年末,下轄28個鄉鎮(街道)、459個行政村、154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18.8萬。
包括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地域、朝鮮半島、日本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南部。位於亞歐大陸的溫帶東部,具體在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日本本州東北地區、北海道島、朝鮮半島大部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亞歐大陸東岸,在亞寒帶氣候帶以南,中國秦嶺—淮河以北,以及溫帶半乾旱區和乾旱區以東的地區,包括中國東北和華北、朝鮮全部、韓國北部和中部、37°N以北的日本以及前蘇聯遠東區的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區。本區的北界即亞寒帶的南界,以年均溫4℃等溫線為界;南界則以全年有8個月的月均溫9.5℃為標準,此即亞熱帶氣候帶的北界。
在中國,這一界線大致與秦嶺—淮河線相當,也大約與緯向帶一致。溫帶季風氣候的西界沿大興安嶺呈東北向延伸直至外興安嶺東端。在這裡,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三者的界線比較接近。亞洲東部的海陸分布和地形結構對溫帶季風氣候的範圍影響很大,如東北—西南向的山脈,能夠阻擋季風勢力的深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