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會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所得稅會計是中國的一個專有文化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所得稅會計是研究處理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是會計學科的一個分支。
所得稅會計是指在財務報表中對所得稅進行會計處理,包括確定一個會計期間內所得稅支出或扣除的金額,並在財務報表中列報該金額。
所得稅會計的處理方法
由於會計準則和所得稅法的依據和目的不同,企業會計利潤和所得稅之間會存在差異。稅務部門在徵收企業所得稅時,應當對納稅人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稅前收入進行納稅調整,這就決定了建立所得稅會計的必要性。稅收收入與會計利潤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是,在一次計算中,有些項目應包括在內,而在另一次計算中,則應排除這些項目,從而產生差異,稱之為永久性差異;第二個原因是,某些收入和支出項目被包括在內的時間稅收收入與計入會計利潤的時間不一致,由此產生的差異稱為暫時性差異。永久性差異不能在以後轉回或抵銷,而時間性差異可以在以後期間轉回。
納稅人的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可以採用「應付稅款法」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一)應付稅款法
應付稅款法,是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各期的會計處理方法。
在應付稅款法下,不需要確認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因此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於當期按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交所得稅。
(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基於資產負債表中所列示的資產、負債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基礎上,分析稅會差異,並就有關差異確定所得稅影響的會計處理方法。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企業應當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
1.賬面價值
賬面價值是指企業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核算後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賬面價值分為資產賬面價值和負債賬面價值。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賬面原值-累計折舊-累計攤銷-減值準備
一般情形下,資產賬面價值是未來計算會計利潤時應予扣除的金額,表現為企業按照會計規定進行核算後在資產負債表左邊列示的金額。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賬面原值-負債減除金額
表現為企業按照會計規定進行核算後在資產負債表右邊列示的金額。
2.計稅基礎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涉及的計稅基礎分為資產計稅基礎和負債計稅基礎。
(1)資產計稅基礎
資產計稅基礎,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中,就計繳企業所得稅而言可從流入企業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額,即未來不需要繳稅的資產價值。
資產計稅基礎
=資產的取得成本-以前期間按稅法規定巳稅前扣除的金額
=按稅法規定在未來使用或處置資產時作為成本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
通常情況下,資產進入企業時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是相等的,但在後續各會計核算期間因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規定與稅法規定不同,才造成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產生差異。
(2)負債計稅基礎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稅所得
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用公式表示為:
負債計稅基礎=負債賬面價值-該負債在未來期間稅前可予抵扣的金額
=負債賬面價值中未來期間稅前不允許抵扣的金額
稅會差異之暫時性差異與永久性差異分析
在某會計年度無對以前年度虧損彌補的前提下:
應稅所得=會計利潤+調增應稅所得-調減應稅所得
會計利潤-應稅所得=調增應稅所得-調減應稅所得
上式中當年調增、調減應稅所得即為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其中:
不允許在未來會計期間會計利潤的基礎上作反方向調整的差異為永久性差異;
允許在未來會計期間會計利潤的基礎上作反方向調整的差異為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主要指的是指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
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①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在其產生當期應當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在當年會計利潤基礎上調減應稅所得,在未來(轉回)變現實現年度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增應稅所得。
②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指在確定未來收回資產或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當期,符合確認條件時,應當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在當年會計利潤基礎上調增應稅所得,待未來會計確認主營業務收入時的年度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減應稅所得。
總結暫時性差異分類規律如下:
凡在當年會計利潤基礎上調增應稅所得,而在未來會計利潤基礎上調減應稅所得的差異,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凡在當年會計利潤基礎上調減應稅所得,而在未來會計利潤基礎上調增應稅所得的差異,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基礎>0,→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基礎<0,→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計稅基礎>0,→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賬面價值-負債計稅基礎<0,→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遞延所得稅負債
產生暫時性差異與永久性差異的常見原因
稅會之間的暫時性與永久性差異
所得稅會計的會計分錄編制
(一)資產項目
第一步:識別單項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金額
第二步:判定單項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金額的大小
①如果單項資產賬面價值>計稅基礎金額:
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做如下分錄處理:
a.發生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b.轉回時: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貸:所得稅費用
②如果單項資產賬面價值<計稅基礎金額:
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做如下分錄處理:
a.發生時: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b.轉回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負債項目
第一步:識別單項負債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金額
第二步:判定單項負債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金額的大小
①如果單項負債賬面價值<計稅基礎金額:
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做如下分錄處理:
a.發生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b.轉回時: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貸:所得稅費用
②如果單項負債賬面價值>計稅基礎金額:
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做如下分錄處理:
a.發生時: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b.轉回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特殊交易事項
實務中業務模式千變萬化,常見的特殊交易模式涉及到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主要有這兩種情況:
可以結轉至以後會計期間稅前彌補虧損
廣告宣傳費、職工教育經費超額部分金額可以於以後年度扣除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口訣:
未來少交稅——遞延所得稅資產
未來多交稅——遞延所得稅負債
參考文獻
-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搜狐,2020-10-19
- ↑ 精美絕倫的藝術瑪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