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是由打工青年藝術團發起,於2007年在中國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創辦的一家民間公益性博物館[1],以能夠真實紀錄、反映打工生活的物品,共同紀錄打工者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基本資料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城市化經濟建設飛速發展,這其中離不開億萬打工的兄弟姐妹們付出的勞動和貢獻。通過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來紀錄打工群體的文化和歷史。與打工生活工作相關的各類物品(照片、信件、暫住證、就業證、工資單、欠條、勞動合同、工傷證明、生活用品、工作服、勞動工具、報紙、書籍、政策文件、打工文藝作品等),能夠真實紀錄、反映打工生活歷史的物品共同紀錄勞動者自己的文化和歷史。創辦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目的是希望:

一、通過廣泛收集整理與打工群體相關的文化藝術作品及其他各類型物品及資料,建立打工文化歷史資料檔案庫,以打工群體為立場和視角,真實紀錄打工群體發展歷程,見證打工群體歷史變遷;

二、通過舉辦各類專題展及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面向全社會開展輿論倡導,宣傳營造打工文化氛圍,增加社會對打工群體的關注、理解、尊重與支持;

三、通過日常接待來訪、舉辦各類打工文化歷史研討交流與培訓等活動,使博物館成為打工文化歷史的教育研究及培訓基地;

四、通過與相關專家學者、政府機構、民間團體及個人合作,開展打工群體文化歷史。

館藏文物

一號展品暫住證

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農民流動到城市打工。頭10年,主要是到鄉鎮企業打工,但是規模不大。1988年前後人數開始增加。到1992年之後,農民流動到沿海和大城市打工成為一股潮流。2003年取消收容遣返制度之後,進入城市的農民就越來越多。暫住證體現了這一時期的特色,而博物館收到的第一件捐贈品就是暫住證,也是收到最多的物品。一張暫住證,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作為一個外來打工者和農民的雙重身份,「工友之家」的發起人之一王德志第一個捐出了自己多個版本的暫住證,這也成了博物館的「一號展品」。

從最早辦理一個暫時證需要180多元到後來降為5元,王德志的北京暫住證也有很大的變化:C本是初來乍到,B本則是混北京已經有一段日子。在北京混跡13年的內蒙古青年王德志,現在拿的是B本。雖然如今逢年過節還是會查暫住證,但是在2003年孫志剛事件後,王已經不用擔心走在大街上會被收容遣返了。有工友贈送給博物館一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青少年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周擁平編着的《看看他們》,這本記錄了100個北京農民工的口述實錄,其中關於河北滄州農民工趙宏磊的經歷更顯離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問題專家韓俊認為:以就業證卡管理為中心的就業制度,對外出就業農民帶有明顯的歧視性,損害了進城農民平等的就業權利,其實也並沒有真正起到引導農民有序流動的作用。

三個戶口本

孫恆把徵集展品的消息第一個打電話告訴了「同心希望家園」的負責人馬小朵。馬小朵聽了很激動,決定把自己的戶口捐獻出來。馬小朵有過3本戶口:老家江蘇溧陽的農村戶口、深圳城市戶口和北京城市戶口。為了得到這張北京戶口,馬小朵花了20年。1982年,16歲的馬小朵高中畢業後,離開江蘇溧陽老家,來到北京做保姆。第一批進京保姆大軍總共有5萬人,安徽無為來了3萬,溧陽來了2萬,都是鄉下姑娘,主要到各級首長家當保姆。後來有一部電影《黃山來的姑娘》,就是以此為背景。而馬小朵的經歷和電影主人公的命運極為相似,她到了當時全國政協一個副主席家做保姆。「我們作為第一批5萬名小保姆走入北京,實際也是發出一個信號,從此帶動了農民工大量開始進入城市。」馬小朵說。

根據2007年「農民工問題調研和文件起草組」的調查表明,198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通訊》首次出現「農民工」一詞,隨後這一稱謂逐漸被廣泛使用。而最初的動力,一是城市改革的深入對勞動力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同時,貧窮的現實使得大批農民主動掙脫土地的束縛。

1990年,她去了深圳,因為深圳的戶籍制度正在鬆動。她應聘到深圳一家電子公司做推銷員。300元的月薪,同時3年之後,公司幫她辦理了一個深圳城市戶口指標。「捏着那張戶口直想哭,我不知道值不值,奮鬥了半天,就是為了擺脫一個農村人的身份,可那是我的故鄉。」 馬小朵結婚了,1996年又回到了北京,但還是深圳戶口,女兒雖然出生在北京,也是深圳戶口。2001年到了孩子要上學的年齡,丈夫的單位論資「排隊」,才有名額把自己和女兒的戶口調進北京。這一折騰前後就花去了20年。此時,再面對那紙北京戶口,馬小朵已經沒有任何感覺了。「我不感到快樂,也沒有歸屬感。我曾經非常嚮往城市的主流生活,一旦真正擁有了,發現那些東西不過如此。所以我又回到了打工者中間。」

打工者的新文化

孫恆說:「城市主流文化沒有我們,又在影響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價值觀。2億農民工的生活前景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創造屬於這個群體的新文化。」 樂施會的王英渝補充說:「提出所謂『新文化』的概念,就是強調勞動的價值,重建這個群體的自我肯定和認同。」 「工友之家」在皮村、樓辛莊、馬格莊等開設了4家愛心二手貨超市;在皮村主幹道的路旁,不足10平米的愛心超市吸引了很多村里人。這些二手衣物和回收物品成色不錯,關鍵是很便宜。

曾經夢想上春晚的王德志,現在是「工友之家」愛心超市的店長。他仍然在發揮自己的文藝專長。「寫了好幾段相聲,還拍了一個DV。」這部叫《皮村》的DV短劇拍攝了包括村口修車師傅老王在內的有代表性的外來打工人,同樣也被徵集作為展出的「文物」。

根據規定,主管部門將對博物館的資質進行審批,展室溫度、展品數量都有明確的要求,而且,展品要有專家做出鑑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要求全部有5年以上的文博工作經驗,館長需要有大學以上學歷[2]。「幸好按規定還允許有一個籌備期,在這個期間可以開館,我們會盡力想辦法讓它通過檢查。」他想了想,「這個博物館將來肯定是免費參觀的,大不了可以把它建成村裡的文化站。」

參考文獻

  1. 每日科普 | 博物館知識,搜狐,2020-06-10
  2. 學歷的種類(概念普及篇),搜狐,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