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掃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掃塵 (年節習俗)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稱「掃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中華民族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此日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撣拂塵垢蛛網,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疏浚明渠暗溝。[1]

習俗簡介

掃塵的傳統風俗 ,由來已久。民謠說:「二十四,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叫「掃房」。在年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用青竹葉與柚子葉綁在杆上清掃屋頂天花、牆壁上的塵垢蛛網,謂之掃去「窮運」、「晦氣」 ,來年清吉。 [2] 除了掃屋外還要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疏浚明渠暗溝等。大江南北,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民俗專家表示,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此習俗向人們傳遞着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 [3]

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民間將年尾廿三/廿四稱為掃塵日。每逢春節來臨,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中國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迎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4]

來由傳說

據《呂氏春秋》中說,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特別的是,撣塵時要用稻草和一根比人的身高還長的木棍紮成長掃把,將房子屋樑上、牆角的灰塵和蜘蛛網等髒東西打掃乾淨。然後把那些稻草留着,等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後,再點燃稻草,供男人們跳「火墩[5]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