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李國新)
《揚州》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國新的散文。
作品欣賞
揚州
第二天一早,太陽像個閃光的大金盤一樣掛在晴朗的天上,我們駕車出了揚州城,前往百歲禪師所住的寺廟。路上我一直叮囑薛亮,見了大師要行跪拜禮。
開始,他接受不了,很詫異地斜了我一眼說:「給活人下跪?我從來沒給活人下過跪。現在早不興下跪了,咱冷不丁一跪,別嚇着老人家。佛教不是說眾生平等嗎?」
「你懂的還不少呢?眾生平等,不錯,在佛教的理念里眾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讓你給老禪師行跪拜大禮,不是讓你當奴才,是對高僧大德表示一種極高的尊重,就像跪拜佛像、菩薩像一樣,是表示對一種博大,崇高的理念和精神的尊重。老禪師雖然也是人,但不是一般的人,是已經具有崇高品行和佛性,對佛教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值得對他一跪,就像跪拜佛像菩薩像一樣。」
「好,舅,我跪。」
因為有朋友引見,我們一到寺院,見到寺里的當家和尚圓慧法師。一個不到四十歲,修行卻極有成就的和尚。他人很灑脫,靈活,跟他一接觸便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很親近,很自在。
他將我們引到歇心亭的前廳,廳內擺放着幾張紅木茶桌,其中一桌上圍坐了六位穿不同色彩僧衣的人,有居士有僧人,正在品茶。我們加入其中。圓慧法師要我自我介紹一下。我三言兩語介紹了自己,說明來意。
圓慧法師問我打算在這裡待多久。我說半天就可以吧。
對面而坐的一位六十歲左右、穿僧衣的男人,突然發話說:「大佛寺是大和尚一生的傑作,老和尚需要寫厚厚的一本書……你用半天的時間能了解到什麼?我看你還是不寫為好。」最後他讓我看看上海一個作家寫的有關佛教的作品,他是上海人,在家居士。
他說的也對也不對,或者說他並不了解我的寫作意圖。我說:「我剛才轉了轉,見咱這個寺院建築很有特色,山門、大殿有不少對聯寓意很深,我想從這兩個角度深入了解一下,雖然寫不透,應該也能寫出個大概。」
我唯唯諾諾應着,覺得他說話雖然沖點但話粗理還是精的。
我的手機提示我有短信收到,打開一看,是坐在我身邊的薛亮發來的:「舅,這個老傢伙怎麼這麼猛,我刺撓他兩句吧?」
我回給他短信:「別毛躁,或許人家這是在考驗我們呢?」
圓慧法師開口解除我們的尷尬,他說:「喝茶,喝茶,這茶是毛尖,比不過龍井,不過也不錯。」
圓慧法師停了一下,又說:「咱這個寺最好的時候是黃昏,那時候的光線照耀着寺廟很美,人也少,很靜,鳥兒也歸巢來了,感覺很美,建議你多待一段時間,好好感受一下。」
又聊了一會,圓慧法師起身道:「走,咱先實現你的第一個願望,去見老和尚。」
我們隨着他出了大殿外的山門,穿過一片臨時搭建的工棚,來到靠近正在建造的高塔的東牆根,一棵古樹濃郁的陰涼下,一輛輪椅上,一位老人頭戴草帽,身穿灰色僧衣,手戴白手套,安詳地坐在那裡,他精神矍鑠,神態淡然,九十九歲高齡了,但是看上去也就八十多歲的樣子,圓慧法師作了介紹,我行了跪拜大禮。我跟老和尚說明了來意,又把我寫的書《菩提樹下》奉上,老和尚看了看,自言自語似的道:「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老和尚每天上午都要來工地察看,二十多年如一日,這個時候,老和尚一般不見客。見了也很少交談什麼。
作者簡介
李國新,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