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扶綏縣中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扶綏縣中東鎮位於中國廣西崇左市扶綏縣北端,集鎮距南寧市69公里,離縣城27公里,是原同正縣所在地,是連接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交通樞紐。東與南寧市郊接壤,西鄰崇左市江州區,南連扶綏縣昌平鄉,北面頻臨隆安縣,四南均有柏油路相通,省道315穿鄉鎮而過。總面積342.59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100個自然屯,總人口39400人(2017年),耕地總面積7.3萬畝。[1]

中文名:中東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廣西崇左市扶綏縣

面 積:342.59 km²

下轄地區:100個自然屯,15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中東鎮新街

電話區號:0771

人口數量:39400人(2017年)

車牌代碼:桂F

方 言:壯語

自然環境

中東鎮地形西北高,東南低,一般海拔100—400米,最高為三哈秀山(804米),屬小明山余脈,低山丘陵占總面積的二分之一,余為石山,少量為平地,宜林面積大,林木經濟效益可觀。中東鎮有耕地面積7.3萬畝,其中水田2.7萬畝,早地4.6萬畝。經地質部門勘探,轄區內有大量的重晶礦、方解石、石灰石、白泥等可供開採,其中重晶礦儲量達80多萬噸,現已大量開採,年產3萬噸。

歷史沿革

中東鎮1951年前為同正縣府所在地,同正、扶南、綏淥3縣合併為扶綏縣後,劃為中東區;1958年改為中東人民公社;1984年作為南寧地區機構改革試點設置中東區;1987年正式定名為中東鎮。

農業發展

中東鎮農業綜合開發成效顯著,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招八方來客。水果生產是中東鎮的經濟支柱之一,以龍眼、荔枝、香蕉為主,總面積1.8萬畝,年產量達1.1萬噸。為了發展農村經濟,中東鎮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種植業、畜牧業、鄉鎮企業等有較大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要產品有:黑皮冬瓜、甜南瓜、苦丁茶、砂仁、八角、紅瓜子、肉姜、澱粉、蠶繭等。中東鎮還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進一步增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普及率達90%,貢獻率45%,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逐年提高。中東鎮認真抓好支柱產業甘蔗的生產,2003年中東鎮種植面積為5.3萬畝,並做好「六化」工作,其中智能化2.4萬畝,良種化100%,機械化3200畝。中東鎮共種植砂仁5000畝,年產14000公斤,八角9500畝,年產20000公斤,黑皮冬瓜7000畝,年產2100萬公斤,甜南瓜5000畝,年產500萬公斤,香姜250畝,年產625噸。此外,大力利用荒山荒坡種植速豐桉,至2002年底,中東鎮已有速生桉4550畝。成功引進投資300多萬元的膠合板廠落戶中東鎮,使植物提煉廠放心投入120萬元擴建車間及進行技術改造等,為中東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2年,中東鎮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工業總產值1847萬元,財政總收入3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33元。

基礎設施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新建成的程控電話交換機、數字移動電話機、村村可通電話以及剛剛興起的飲食、服務業為來自全中國各地的客商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中東鎮已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共有中學1所,小學15所;組織有村級文藝隊8支,並經常演出,村級圖書室15間,實行全天開放,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中東鎮有衛生院1所。

視頻

扶綏縣中東鎮「唱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