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技術預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技術預測是對科技發展的未來目標和可能途徑及資源條件作出的預先推測或測定。

按預測對象和內容的不同,技術預測可分為:

(1) 基礎研究預測;

(2) 應用研究預測;

(3) 開發研究預測。

按預測期限的長短,可分為:

(1) 短期預測 (1—5年);

(2)中期預測 (5—15年);

(3) 長期預測 (15—30年或以上)。技術預測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劃分,有的分為定性預測、定量預測、定時預測、概率預測;有的分為專家評估法趨勢外推法目標樹法、模型法;有的分為直觀性預測、探索性預測、目標預測、反饋預測等等。[1]

技術預測的程序 人們應用預測方法和技術進行科學預測的一般步驟包括:

(1)提出課題和任務

(2)明確預測目標,分析預測對象

(3)收集和研究歷史數據

(4)建立預測模型

(5)確定預測方法

(6)評定預測結果

(7)將預測結果交付決策 技術預測這一概念的提出應當歸功於美國的林茨(R. Lenz)。1959年,他在一篇關於技術進步定量測量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技術預測的概念。[2]

技術預測的定義包含如下含義: (1) 必須對未來科學和技術進行系統研究

(2) 預測的時間跨度應該是長期的,可能為5~30年,通常為10~15年

技術預測的作用 ①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國家科技政策和發展戰略,選擇優先發展領域,確定研發資金投入等方面提供依據。

②為產業技術升級和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提供技術信息。

③指導本國的研究開發活動,廣泛吸引社會各方面的人力和資金,加大對有潛在前途技術項目的研發力度。

④大力促進社會各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加強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和高校之間的溝通能力,從而形成充滿活力的技術創新網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