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把直腸癌當痔瘡?「奪命」錯誤別再犯

一念「痔」差!痔瘡最會「畫皮」成直腸癌!快速區分就看這2點
圖片來自網易網

大便帶血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很多患者第一反應就是——痔瘡犯了。事實上,便血可見於多種疾病,痔瘡、肛裂、炎症性腸病、腸息肉,甚至是直腸癌都可能會出現便血。僅憑自我診斷,盲目用藥,很可能錯失治療良機。

目錄

直腸癌與痔瘡為何易混淆

直腸癌痔瘡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旦被混淆,後果不堪設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醫院肛腸一病房主任醫師富羽翔說:「每周出診我都會碰到這樣的患者,有的患者來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為什麼很多直腸癌會被誤認為痔瘡呢?富羽翔介紹,二者發病部位相近,且直腸癌的初期症狀並不典型,甚至與痔瘡的臨床表現高度相似,如出現便血、排便困難或肛門下墜感等症狀,加上「十人九痔」的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便會認為自己是患上了痔瘡。不論是私自按痔瘡治療或是乾脆未予重視,都可能會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此外,如果痔瘡和直腸癌同時存在,相似的症狀更有可能掩蓋直腸癌的病情,造成誤診。[1] 因此,如果出現便血等不適,就醫時要詳細地如實描述症狀,尤其要注意向醫生說明有沒有異常消瘦、便血的顏色如何,以及便血時是否伴黏液或膿血等,不要直接將其當作痔瘡自行購藥治療,更不要諱疾忌醫輕視病情,延誤治療。

如何區別直腸癌與痔瘡

直腸癌與痔瘡都可能出現便血症狀,單從肉眼觀看大便出血顏色並不能達到鑑別疾病的目的。目前認為,讓專業的肛腸科醫生做一個肛門指檢,或是在醫生指導下完善腸鏡等相關檢查,都是篩查直腸癌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注意這4個癌症信號:[2] ①排便不規律

原本規律的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出現排便次數增加或便秘,甚至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這可能是因為腫瘤的生長影響了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②大便形狀改變

大便突然變細了或者變扁了,可能是腫瘤變大後擠壓大便使之變形的結果。

③排便不淨感

排便之後仍然覺得未排淨,還可能伴有肛門的墜脹感,往往預示疾病加重。

④腹脹、腹痛

直腸癌患者前期多見間歇性腹脹、腹痛,後期逐漸變成持續性發作,發作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輕有重。

遠離直腸癌的方法

富羽翔建議,預防直腸癌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

①定期體檢

據統計,肛門指檢是體檢棄檢率最高的檢查項目之一。這項檢查能夠排除掉80%的直腸癌,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的。普通人群建議每年肛門指檢一次,對於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2~3年做一次腸鏡檢查,一旦發現結直腸息肉或者腸炎等腸道疾病,要及時就醫治療。

②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均衡膳食是預防癌症的關鍵,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飲食模式有益於保持腸道健康。建議日常多食新鮮蔬果,減少紅肉及醃製食品的攝入,減少咖啡因的攝入,戒煙限酒,避免暴飲暴食。還應按時休息,不過度勞累,不熬夜,使機體免疫系統始終處於積極工作狀態,癌症自然不易發生。多做散步、慢跑、瑜伽等較為舒緩的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③保持良好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情緒對預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焦慮或抑鬱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會影響正常的排便。

④改掉不良排便習慣

儘量減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為,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建議在晨起和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同時,在排便時不要看報紙、手機等。保持肛周的乾燥、清潔。

⑤避免亂用瀉藥

不要使用過多含有大黃、番瀉葉、蘆薈等中藥成分的瀉藥,這些藥物都含有蒽醌衍生物,長期服用會使腸壁神經末梢應激性降低,腸蠕動減弱,造成結腸黑便病,甚至有癌變的風險。

⑥練習摩腹、提肛動作

摩腹方法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之分,一般順時針按摩有疏通及緩解便秘的作用,逆時針按摩有昇陽止瀉的作用。關於按摩手法力度,手法輕柔有補益的作用,力度較重的手法有疏泄的作用。操作時,用掌根或整個手掌緊貼腹部,手法宜重,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左右即可。用於平時保健時,可以順時針按摩和逆時針按摩同等次數。

提肛運動能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肛門括約肌功能,預防肛門鬆弛,對防治期痔瘡和直腸脫垂有很好的效果。練習時採取坐位,吸氣時有意識地收縮尿道、陰道以及肛門,然後呼氣時放鬆。如此反覆50~100次,每日2~3遍。若能採取胸膝臥位(雙膝跪姿,胸部貼床,抬高臀部)做提肛運動則效果更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