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揚頓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抑揚頓挫 |
抑揚頓挫 漢語成語,拼音是yì yáng dùn cuò,意思是指聲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頓 轉折。出自西晉陸機《遂志賦·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抑揚頓挫 [1]
外文名 As in musical note
注 音 ㄧˋ ㄧㄤˊ ㄉㄨㄣˋ ㄘㄨㄛˋ
出 處 《遂志賦·序》
造句
她讀書時抑揚頓挫。
成語出處
西晉·陸機《遂志賦·序》:「崔蔡沖虛溫敏,雅人之屬也。衍抑揚頓挫,怨之徒也。豈亦窮達異事,而聲為情變乎。」
成語用法
作定語、狀語、補語;形容聲音。
示例
魯迅《藤野先生》:「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1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時彈似的。[2]
唐·鄭處誨 《明皇雜錄補遺》:「馬謂其舞不中節,抑揚頓挫,猶存故態。」
宋·陳亮 《復杜伯高書》:「兩賦反覆不能去手,意廣而調高,節明而語妥,鋪敍端雅,抑揚頓挫,而卒歸於質重。」
宋·張戎《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成語辨析
【近義詞】:輕重緩急
【反義詞】:平鋪直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