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投資環境是中國專有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投資環境(Investment Environment),是指影響投資經營者進行投資管理的一切外部因素。
投資環境的影響因素
影響和決定投資環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會政治因素、市場因素等等。投資環境既能給投資者提供機會,也造成了投資的風險或威脅,識別投資環境是投資者成功投資的前提條件。
1、政治環境。政治環境是指投資者面臨的外部政治形勢,是一國的政治體制、重大問題的立場、政局的穩定性和法律法規的連續性等因素對投資的硬性程度。穩定的政治局面,有利於經濟穩定和發展,同時能夠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國家的方針政策,對於經濟發展方向統籌,尤其是對金融市場的建立和監管政策方針,直接對投資目標、工具、範圍產生影響。
2、經濟環境。宏觀經濟的走向決定了投資的長期趨勢,投資者只有把握好宏觀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才能較為準確把握投資市場的總體變動趨勢、判斷投資價值。投資市場是宏觀經濟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宏觀經濟的狀況影響到投資市場的表現;反過來,投資市場的狀況對宏觀經濟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投資者有必要對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指標、宏觀經濟政策等宏觀經濟的情況作出分析判斷。
3、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文化包括了一個國家、地區的民族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教育水平、語言文字的總和。文化對所有投資的參與者的影響是多層次、全方位、滲透性的。它往往直接影響到社會的投資主流,對投資者的理念、投資者的心理、投資者的行為等,多半又是通過間接、潛移默化的方式產生影響。
4、技術環境。技術環境是投資者所在地的社會技術狀況和對投資直接產生影響的所有技術的總和,包括社會技術發展水平,社會技術力量,國家技術體制,國家技術政策和技術立法等。技術對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的進步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個是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大大促進金融投資信息化,對於投資的服務內容和質量空前提升。
5、金融環境。金融市場直接對投資者產生影響,包括貨幣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等。金融市場是以所有金融商品(包括貨幣、票據、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工具、外匯、黃金等)的交易場所,以及涵蓋了一切由於金融交易而產生的關係和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是金融商品的供求關係,以及金融交易的運行機制,即價格機制,表現為金融產品的價格和資金借貸的利率,包括了貸款的發放與回收,票據的承兌與貼現,債券和股票的發行與交易,外匯的匯兌與交易,產權的併購與重組等多重活動。總體來說,金融市場起到了資源配置的橋樑作用。
投資環境的分類
按照不同的標準對投資環境進行分類,當今公認主要有以下三種分類:
(1)從各種環境因素具有的物質和非物質性來看
投資環境可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投資硬環境是指與投資活動有關的物質條件,包括運輸、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地理條件等因素。投資軟環境是指非物質形態的要素,具體包括經濟環境、文化環境、政策和法律,如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態度因素的總和;在對投資環境進行總體評價中,軟環境的評價相對於硬環境評估更困難。
(2)根據研究水平的不同劃分
投資環境可分為國家和區域投資環境。從宏觀層面上來研究國家的投資環境,包括國家的政策、基礎設施、文化和法律制度等因素。從中、微觀層面上來區域投資環境,包括區域的政策、基礎設施、文化和法律制度等因素。
(3)按照構成要素的不同劃分
投資環境可分為經濟環境、技術環境、法律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和政治環境等。
投資環境的相關理論
1、國外研究綜述
(1)國際貿易理論
亞當·斯密是研究分工原因的經濟學家,他曾提出的絕對比較成本學說,認為每個國家可以用自己的絕對優勢生產出來的產品來換取自己不擅長生產的物品,這樣分工協作可以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而李嘉圖進一步提出了相對比較優勢學說,他認為只要一國在某種生產上具有相對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和分工就是可以實現的,是在絕對劣勢的國家中進行生產。這樣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配置,增加社會財富總量。
(2)區位理論
區位理論是研究區域經濟學的重要基礎,主要有工業區位理論、農業區位理論。能否正確的選擇區位,直接關係到區域生產力能否得到正常發揮以及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韋伯的工業區位理論是根據工業企業的最佳區位選擇而提出的。他通過對運輸、勞動成本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計算出生產產品的費用最低點,作為選擇工業企業的最佳區位的依據。德國經濟學家馮•杜能的農業區位理論是為了解決如何通過合理布局使農業生產達到節約運費和單位面積利潤最大化。總之,當企業在選擇最佳的區位時,一定是在勞工成本和運輸費用的總費用最低點。所以在考慮產業布局時應該要綜合考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等,社會因素包括勞動力素質、市場、資金、運輸和科技等。
(3)區域經濟學理論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區位理論的不斷發展,各國政府為了解決出現的地域分工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開始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客觀上推動了區域經濟學的發展。而區域經濟學理論就是要探討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的途徑,尋求區域經濟運行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
2、國內研究綜述
我國學者對投資環境研究成果眾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學者對投資環境理論研究較晚,1987年香港中文大學閔建蜀教授採用加權「等級尺度法」提出了多因素分析法和關鍵因素評估法,推動了中國投資環境理論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內學者對投資環境的研究不斷豐富起來,主要研究成果有:陳亮、李一智在《用主成分法評估城市投資環境研究》一文中採用主成分發建立了一種城市投資環境評估模型,利用工業基礎和經濟效益、交通及信息化條件、經濟與市場發展水平、社會文化素質等17個指標組成了評價指標體系。何曼青博士在我國區域投資環境評估及監測指標體系與模型的構建一文中提出了「雷達模型」,該模型能直觀生動的顯示區域投資環境的優勢和劣勢,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對投資環境理論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投資環境的評價原則
1、系統性原則。由於投資環境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特點,構成投資環境的要素既有宏觀要素也有微觀要素;既有自然地理、基礎設施等硬件要素,也有法律法規、經濟政策、社會文化等軟件要素。
2、客觀性原則。評價要從實際出發,以事實為依據,既要看到區域投資環境現狀,又要看到與此相關的一些問題。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想當然地進行評價。
3、比較性原則。投資環境的優劣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和固定不變的標準。而且,即使是同樣的投資環境對不同的投資項目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4、時效性原則。投資環境具有動態性,即構成投資環境的各個因素以及評價投資環境的標準都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
5、目的性原則。各個投資主體的投資動機多種多樣,對投資環境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投資環境的評價方法
(一)冷熱比較分析法
冷熱比較分析法也叫冷熱國法或冷熱比較法,由美國學者利特法克和班廷在1968年提出。
基本思路是:從投資者和投資國立場出發,選定多種投資環境要素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如果某個方面有利於吸引外資,就稱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據此對目標國家投資環境逐一進行評價並將之由「熱」到「冷」依次排序,熱國表示投資環境優良,冷國則表示投資環境欠佳。在綜合評價時,應選擇「熱」因素多的國家作為投資點。
冷熱比較分析將一國投資環境的好壞歸結為以下七大因素:
1.政治穩定性。若一國的政治穩定性高時,這一因素被稱為「熱」因素,反之被稱為「冷」因素。
2.市場機會。若市場機會大,則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3.經濟發展和成就。若一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經濟運行良好,則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4.文化一元化。若一元化程度高,則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5.法規阻礙。若法規阻礙小,則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6.實質阻礙。如實質性阻礙小,則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7.地理和文化差距。如果地理和文化差距小,則為「熱」因素,反之為「冷」因素。
(二)等級尺度法
等級尺度法又叫等級評分法或多因素分析法,最早由美國學者斯托伯提出,是一種運用較普遍的評價方法。該方法着眼於東道國政府對外商投資的限制與鼓勵政策,將確定的投資環境要素由優至劣分為不同等級,然後根據各要素的重要程度逐一評分,最後匯總得到投資環境的總評分。
等級評分法選取的因素都是對投資環境有直接影響並最為投資者關心的因素,評價所需資料易於獲取;對具體環境的評價採取簡單的累計分值方式做出,過程易於進行;同時,通過對各項因素採取不同的分值分配來體現不同因素對投資環境作用的差異,可以反映投資者對投資環境的一般看法。該方法在使用時需要注意打分中存在的主觀傾向性影響,以及注意表中列舉的考慮因素並不是全部因素。該方法事實上忽略了部分投資硬環境因素例如基礎設施。
等級尺度法將投資環境的內容劃分為八大因素:
1.資金抽回限制;
2.外商股權比例;
3.對外商管制和歧視程度;
4.幣值穩定性;
5.政治穩定性;
6.給予關稅保護的意願;
7.當地資本供應能力;
8.近5年通貨膨脹率。
(三)多因素評估法
由香港中文大學的閔建蜀教授提出,把投資環境因素分為11類,即:政治環境、經濟環境、財務環境、市場環境、基礎設施、技術條件、輔助工業、法律制度、行政機構效率、文化環境、競爭環境。每一類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構成。
在評價投資環境時。先由專家對各類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綜合評價,然後據此對該類因素作出優、良、中、可、差的判斷,最後計算投資環境總分。
投資環境總分的取值範圍在11—55之間,愈接近55,說明投資環境愈佳。反之,愈接近11,則說明投資環境愈劣。多因素評估法考慮到的因素比較細緻全面,由專家進行評分簡便易行,但對各個因素的權重的設定需要認真分析確定。
(四)抽樣評估法
抽樣評估法是運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隨機的抽取或選定若干不同類型的外商投資企業,由調查者設計出有關投資環境的評價因素,由外商投資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對東道國的投資環境要素進行口頭或書面評估,根據綜合後的意見得出評價結論的一種方法。在進行具體評估時,通常採取問答調查表的形式。
該方法的優點是,評價時通常採用簡便易行的問卷調查,可按需選擇調查對象和內容,調查結果匯總與綜合評價也較容易,可使調查者很快得到第一手信息資料,其結論對潛在投資者具有直接參考價值。該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問卷設計的科學性可能存在疑問,被調查人員的選擇有很強的主觀性。
(五)相似度法
相似度法,是以若干特定的相對指標為統一尺度,運用模糊綜合評判原理,確定評價標準值,得出一個地區(城市)在諸指標上與標準值的相似度,據以評判該地區(城市)投資環境優劣的一種方法。
(六)准數分析法
這種方法是由我國學者林應桐提出的。按各種投資環境因素的相關性對其進行分類如下:投資環境激勵係數K,城市規劃完善因子P,稅利因子S,勞動生產率因子L,地區基礎因子B,匯率因子T,市場因子M,管理權因子F,並把每一類因子分成若干子因子,再對子因子進行類似於多因素評估法的加權評分,求和得到該類因子的總分。
(七)國家風險等級法
該方法是將投資東道國政治因素、基本經濟因素、對外金融因素、政治的安定性等可能對投資產生影響的風險因素的大小分別打分量化,然後將各風險因素得分匯總起來確定一國的風險等級,最後進行國家之間的投資風險比較。
參考文獻
- ↑ 【每日積累】漢字的概述?漢字的特點是什麼?,搜狐,2021-06-26
- ↑ 中國書法:一門古老的藝術!,搜狐,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