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拋石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拋石機

拋石機的種類很多,通常簡稱的拋石機指的是配重式拋石機。與彈射器不同,拋石機是利用配重物的重力發射。出現於戰國初期,使用至元朝末年,主要用於圍攻和防守要塞。拋石機的機架兩支柱間有固定橫軸,上有與軸垂直的槓桿,可繞軸自由轉動。槓桿短臂上固定一個重物,長臂末端有彈袋(類似投石帶的套子)用於裝彈。發射時,用絞車把長臂向後拉至幾乎水平,突然放開,石袋即迅速升起。當短臂重錘完全落下時,投射物從彈袋中沿約45度角飛出。3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彈射程約40-70米。

簡介

重力拋石機、回回炮、平衡重錘投石機、配重式投石機或重型投石車(名稱有Trebuchet、Trebuchetc、Trabutium),出現於歐洲中世紀的一種投石機,一種最大型的投石機。利用槓桿原理,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藥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拋出,此種拋石機經由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而被稱作「回回炮」。到了14世紀中期,有的拋石機能拋射將近1000磅(約454公斤)重的彈體,威力巨大。近代試驗表明,吊杆長50英尺(約15.2米),平衡重錘為10噸的拋石機能將200到300磅(約90-136公斤)的石彈拋射約300碼(約274米)的距離。可以投擲一個或多個物體,物體可以是巨石或火藥武器,甚至是毒藥、污穢物、人或動物的屍體,達到心理戰的目的,那些污穢物同時也是最早的生化武器。這種器械,比起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所使用得投石機和弩炮來,是一種相當晚近的發明了。據說,是由法國人在12世紀將其引入圍城作戰的。而投石機和弩炮則在基督紀元前數世紀就已被人使用。1280年左右,埃吉迪奧·科倫納曾對這種器械做了相當精確的描寫,當時配重式投石機(以下為省稱並和CATAPULT區別,稱為拋石機)已是有效的攻城器械了。

評價

唐宋以後,拋車的品種日漸增多,拋車的形制比過去加大,使用更為普遍,成為「軍中之利器」。757年,史思明圍攻太原,李光弼就是用拋車擊退史軍的。那時,拋車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三種:輕型拋車,由兩人施放,石彈重半斤,用於迎敵作戰;中型拋車在單梢、雙梢、旋風、虎蹲等,用40~100人拉炮索,可發射25斤重的石彈,射程達80步;重型拋車有五梢、七梢炮,要150~250人拉炮索,發70~100斤重的石彈,射程可達50步。這種重型炮十分笨重,使用時須固定炮架,多用於攻守城池。1126年,金兵攻汴京(今河南開封)時,「一夜安炮五千餘座」,迫使守城兵士退居城下,幾乎無法抵擋這炮林石雨,據說,元兵攻京師龍德宮時,利用宋宮中太湖石假山岩當石彈,每城角設100多門大至十三梢的巨炮,晝夜轟擊,拋出的石彈幾乎把城鎮平。那時蒙古人很注重發展拋石機,專門成立了「炮軍」,在攻城時集中使用,其作用相當於近代的炮兵,在攻城戰鬥中具有無堅不摧的威力。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元軍攻打襄陽,使用一種巨型拋石機,可發射150斤重的石彈。據說這種拋石機是一名叫「亦思馬音」的西域人製造的,所以人們稱它「回回炮」,或叫「襄陽炮」、「西域炮」。據《元史》描述,這種炮「機發時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毀,入地七尺」。另外,這種炮不用人拉炮索,而是在梢端綁一塊巨大的石塊,在炮架上安裝鐵鈎,鈎住炮杆,放炮時,只要把鈎拉開,石塊立即下墜,將炮梢壓下,同時百十斤重的石彈猛然拋出。這種構想,節省人力,使用方便,威力巨大,不能不說是拋石機的一項重大改革拋石機長久使用的是石頭製做的炮彈,後來出現過一些帶毒煙、毒藥的化學彈、煙幕彈,以及燃燒彈,這類炮彈不必像石彈那樣靠重力去擊毀敵人,而是利用毒氣、毒藥、煙火的作用熏殺敵人,可以說這是古代化學戰的一種形式。還有一種「爆炸性」的炮彈是「泥彈」,用泥團製成彈丸,裝入小型炮的彈袋裡,彈射出去立即「炸」個粉碎,即可以擊殺敵人,又不至於像石彈那樣落入敵手再反射回來。[1]

參考文獻

  1. 拋石機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