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抱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抱石(Bouldering)是攀岩的一種型態,但是與多數攀登型態最大不同處是抱石不用繩索等器材確保,因而攀爬高度不高,以確保攀登者墜落無危險[1]。而確保方法也異於一般攀登確保,抱石確保(spot)其目的也非使攀登者遠離地面,而是使確保者墜落時,身體為垂直地面,避免使攀登者因墜落而造成背與頭部傷害。此外抱石的難度分級也異於運動攀登。

台灣的攀岩場以抱石場居多,人工上攀場則因建置成本等因素較少見。[2]

抱石因少了繩子的束縛,因此比起須確保的運動攀登,抱石更充分展現力與美。

簡介

抱石(bouldering),直譯為抱石,指攀登者在無繩索的狀態下攀登不超過5米高的大圓石,不依賴任何外在的輔助力量,只靠攀登者的自身力量完成攀登過程。抱石運動極大的磨練人的勇往直前的意志和精湛的攀登技巧,因而使這項運動極富刺激性,它要求人們在各種高度及不同角度的岩壁上,連續完成轉身、引體向上、騰挪甚至跳躍等驚險動作,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身,是一項刺激而不失優美的極限運動,被全球的攀岩迷們稱為"峭壁上的芭蕾"。因攀登者在攀爬時可集中精力,充分享受攀爬的樂趣、體驗後的快感,因此這也是全世攀岩隊伍發展最為迅猛的原因之一。

抱石是攀岩的一種型態,但是與多數攀登型態最大不同處,是抱石不用繩索等器材確保,因而攀爬高度不高,以確保攀登者墜落無危險。而確保方法也異於一般攀登確保,抱石確保(spot)其目的也非使攀登者遠離地面,而是使確保攀登者墜落時,身體為垂直地面,避免使攀登者因墜落而造成背與頭部傷害。此外抱石的難度分級也異於運動攀登很危險。

抱石因少了繩子的束縛,因此比起須確保的運動攀登,抱石更充分展現力與美。自1998年起,歐洲有了正式的抱石國際賽"Top Rock",1999年起抱石賽被納入世界盃賽程,平均一年有6場賽事。此外,在法、意兩國也有固定的國際賽事。自1999年起亞洲極限運動資格賽(X-Games)將抱石納入部分賽程。2001年第一屆亞洲抱石錦標賽在台灣舉行。2002年起部分國際賽亦將抱石賽納入賽程[3]

室內人工岩壁攀登是20世紀80年代初興起的,1987年舉行了第一屆室內人工岩壁攀登比賽,這種岩壁是用現代科技材料模擬峭壁的形狀製成的,它的出現不但為攀岩愛好者創造了極方便又良好的健身和訓練條件,也標誌着攀岩技術水平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因此人工岩壁比自然場地更驚險和難以攀登。而且它又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攀登的支點和路線可根據運動員的水平任意設定、對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人都很適用。

抱石是最原始的一種攀登形式,它的攀登形式直接,動作誇張、漂亮。它因少了繩子的束縛,因此比起須確保的運動攀登,抱石更充分展現力與美。抱石從一開始起,就帶着向難度挑戰,展現人體攀爬潛能的意味,具有誇張的力度美感。抱石中常見騰挪、竄躍等大幅度動作,或者是使用極滑的、極小的支點,總讓人發力、怒吼、晃蕩、搖擺,軀體肌肉極度曲張,令人嘆為觀止,具有極強的欣賞性。

抱石適合:15-45歲人群。

視頻

抱石 相關視頻

攀岩抱石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2019年世界攀岩錦標賽:男子抱石決賽

參考文獻

  1. 抱石運動概述,道客巴巴 2012-4-23
  2. 【攀岩基礎指南】抱石上攀差別這樣分!解答攀岩新手10大常見問題,七分之二的探索 2022-11-04
  3. 抱石文化,搜狐, 20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