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抱莖柴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連接抱莖柴胡

抱莖柴胡,一、二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莖有細縱條紋,空心,不分枝或上部有很少的短分枝;復傘形花序1—4,直徑2—6厘米,花序梗粗壯,小傘形花序直徑6—9毫米,花18—24,花瓣黃色;果實紅棕色,卵圓形,長4—5毫米,寬2.5—3毫米,棱細。產雲南西北部德欽縣。生長於海拔27000米的林下。

  • 中文學名 抱莖柴胡
  • 拉丁學名 BupleurumlongicauleWall
  •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
  • 亞 綱 原始花被
  • 目 傘形
  • 科 傘形
  • 亞 科 芹 族阿米芹
  • 屬柴胡屬 花果期 8-9月

抱莖柴胡的形態特徵

莖有細縱條紋,空心,不分枝或上部有很少的短分枝。

葉稀疏,莖下部葉線形,長6-10厘米,寬4-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抱莖,無柄,11-13脈;莖中部葉長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抱莖,21-27脈,葉緣有白色細邊;上部葉狹卵形至卵形,葉頂端和背部常帶紫色,頂端急尖或圓鈍,有突尖頭,基部深心形,29-35脈。

復傘形花序1-4,直徑2-6厘米,花序梗粗壯;總苞片1-4,與上部葉同形而小,紙質,卵形或廣卵形,不等大,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長4-10毫米,寬2-6毫米;傘輻 (4) 7-9,粗壯,不等長;小總苞片5,質薄,卵形或廣卵形,長4-5.5毫米,寬2-4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有小突尖頭,基部廣楔形,小總苞片長等於或略超過小傘形花序;小傘形花序直徑6-9毫米,花18-24,花瓣黃色。

果實紅棕色,卵圓形,長4-5毫米,寬2.5-3毫米,棱細;棱槽中油管3,合生面4。花期8月,果期9月。[1]

抱莖柴胡生長環境

長於海拔2700米的林下。

抱莖柴胡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北部德欽縣。

抱莖柴胡主要價值

【藏藥】司惹色波:果實升胃溫,健胃理氣,治寒,食滯,消化不良,「龍」病《藏本草》。

變抱莖柴胡種

本變種莖下部葉線形,較狹,葉基不收縮成柄而成鞘抱莖,上部葉卵形,基部深心形抱莖,可與其原種長莖柴胡 B. longicaule Wall. ex DC. 相區分。原種產印度,花紫色,莖下部葉披針形,長2-12厘米,寬0.5-1.5厘米,基部寬闊,抱莖。

抱莖柴胡化學成分

莖柴胡中分得14個化合物,分別為槲皮素(1),異鼠李素(2).山柰素(3),山柰素-3,7-二-O-α-L-鼠李糖苷(4),山柰素-3-O-α-D-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苷(5),山柰素-7-O-α-L-鼠李糖苷(6),5,7,4'-三羥基-6,8-二-C-葡萄糖芹黃素苷(7),2,5-二甲基-7-羥基色原酮(8),rotundioside E(9),saikosaponin K(10),柴胡皂苷b2(11),木糖醇(12),正二十九烷醇(13),3,4-二羥基苯甲酸乙酯(14).結論:14個化合物均為抱莖柴胡中首次發現,其中7,8,14為柴胡屬內首次發現。[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