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吉(LACHISH)(來:la{k[i^s%, LXX: Lachis) ,基督教聖經地名。

公元1世紀,基督教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所創立,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和許多文化傳統[1],信仰上帝(天主)創造並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2],才能獲救。

簡介

耶路撒冷西南四十公里處的一個大設防城,也就是今日之杜威爾廢丘(Tell ed-Duweir)。此遺址為韋康─馬斯頓(Wellcome-Marston)考古隊於1932至38年挖掘出來,而自1966年起由特拉維夫大學繼續挖掘工作。

這地區據知早在主前八千年期已有穴居的人,但要到大約主前2500年才有人定居於今稱為杜威爾廢丘的山丘上。到了主前約1750年,此城築有一道沿着陡斜的壁壘頂建成的堅固城牆,壁壘的斜坡下瀉到廢丘腳的水溝或壕坑。在這段期間,往日那些散布四周的穴居者的山洞都用作墓穴。

在*亞瑪拿(Amarna)一地發現了雅尼陸(Yabni-ilu)和心利達(Zimrida)這兩個拉吉領袖的一些信件(第328-329號考古文件)。在該處發現的另一封書信(第288號)中,耶路撒冷王艾狄希巴(Abdi-H\eba)譴責心利達勾結哈皮魯人(H\apiru),而在赫西廢丘(Tell el-H]esi)發現的一封信則記載他和另一位王希提巴陸(S%ipti-Ba`lu)簽訂條約。在廢丘西北的壕坑,有一組在主前1550至1200年之間使用的廟宇,那裡顯示出迦南人的宗教活動情況。其中的祭壇是用未經斧鑿的石塊(參:書八31)堆砌而成的,並附設登壇的梯級(參:出廿24起)。獻祭物放置在廟中椅子上的盆里,另發現有百餘盞燈散布在建築物的四周。此外還有大量綿羊羔或山羊羔的骨頭,經檢驗後差不多全部證實是右前腿的部位,相當於希伯來宗教的祭司在平安祭應得之分(利七32)。

拉吉王雅非亞(Japhia)是亞摩利五王聯盟成員之一,他們在基遍地合攻約書亞(書十3、5),後為約書亞所敗,被殺於瑪基大(書十22-27)。拉吉城隨後落入約書亞手中(書十31-32)。雖然有證據顯示此城大約在主前1200年被毀,但舊約中並未明言約書亞應負此責(參:書十一13)。此城遺址上的灰燼層也可能是埃及人一次入侵巴勒斯坦所造成的。

以色列民在士師時期可能占據此城一段日子。雖然目前來自廢丘的證據尚嫌不足,但已發現了一些該時期的墳墓。有一個約為主前1000年的墓穴,內有兩具遺骸及不少其他物品;其中一個是鐵製的三叉戟,這也許就是獻祭牲時用的「三齒的叉子」(mazle{g{,撒上二13)。廢丘上曾挖掘出一間約為主前925年的小房間,裡面找到了很多宗教用的物品,包括一個祭壇,一個 mas]s]eba^〔譯註:此字意即柱、石、紀念碑,參*柱子〕及幾個香爐,附近還有一些小雕像的碎片。這一切都顯示了迦南的宗教曾在以色列出現。拉吉的這種風俗大概就是日後先知彌迦(一13)所提到的,先知指斥此城說「錫安女子的罪由你而起」。

為了防備埃及人,羅波安按照一個全新的藍圖重修了此城(代下十一5-10),將此城列入一個完備周密的國防體系中。該城設有很宏偉的官署。亞瑪謝王因逃避叛黨,曾由耶路撒冷流亡到拉吉城,但那些叛黨仍追蹤而至,將他殺了(王下十四19;代下廿五27)。此城有兩道城牆環繞,內牆建於廢丘頂,牆厚六公尺,而第二屬城牆則築於十六公尺以外的斜坡處。內牆有個很大的門樓,內有三室;這門樓可通往廢丘斜坡上外城牆的城門。亞述王西拿基立在尼尼微的王宮中有浮雕(現存大英博物館),描述他於主前701年圍困及攻取拉吉的經過,其中仔細地摹繪了該城的防禦工事。城門附近到處發現箭頭、鎧甲、投擲用的石子和亞述兵的一頂盔飾,在在證明了此次戰役確曾發生。此城後為亞述人夷平,城址只殘留一層灰燼和浩劫後的廢物。攻下拉吉後,西拿基立王便截斷了埃及人援助耶路撒冷的途徑,而他則派使者去耶城要求希西家王投降(王下十八17,十九8;賽卅六2,卅七8)。

拉吉落入亞述人手中後,便由一位亞述官長統治,其任務包括向非利士地徵收稅捐。有棟大房子以前曾被認為是波斯時代的遺物,但由於其結構類似主前第七世紀的建築,現已由考古學家重新考訂其年代,它有可能就是主前第七世紀亞述官長的官邸。考古學家發現此城的城牆和城門獲得重建;此外,城本身則甚少遺蹟留下。在該世紀的稍後時間,西古提人的軍隊據稱曾經占據此城,這或許就是此城今日全無民居遺蹟的部分原因了。

聖經和巴比倫歷代志記載尼布甲尼撒王在巴勒斯坦的早期戰役中,均未提到拉吉城毀之事。此城應毀於主前588至587年;在被毀前,它與亞西加同為耶路撒冷僅餘的設防前哨站(耶卅四7);在猶大國的餘下部分也被蹂躝之時,拉吉亦不能倖免了。

拉吉日後又為以色列返國之民所居(尼十一30);雖然考古學者很少發現此段期間的民居遺蹟,但卻發現兩座形式極為相似的神廟,這種建築樣式早見於*亞拉得。此地在波斯和希臘時代曾圍有城牆,其後城址就被棄守了。

銘刻。考古學者在拉吉城發現了一些銅器時代的銘刻器物。其中有一把大約主前1700年的短劍,其上刻有象形符號,又有一片大約主前1600年的碎陶片,其上刻有有原始迦南文字。此外,還有一個大約主前1250年代的水罐,以及同時期的一隻碗。

猶大王朝時代的銘刻大量被發現,它們也是研究希伯來文字史十分重要的資料。在一個約建於主前800年時代的大房子的一級階梯上,發現刻有希伯來文字的前五個字母。拉吉出土的一個印璽上仍留有刻文,這印璽的背後沾有一點點紙草纖維,顯示它曾用來印封捲軸狀的紙草文件。印文上有*基大利──王室家宰的字樣(希伯來文作「他是管家」),此人或許就是尼布甲尼撒王所任命的猶大省長(王下廿五22;耶四十11-12)。另外還發現大約十七個陶土印璽,以及許多印有希伯來名字的壺把。

在城樓上發現了廿一塊上面有銘刻的陶器碎片(ostraca),其書寫年代為主前588至587年,應在尼布甲尼撒王攻陷此城之前的最後幾個星期。雖然所用的文字是聖經時代的希伯來文,但很多陶器碎片上的草書字體幾乎都已消失,以致無法念出銘文。從那些還可以辨認的銘文看來,這批陶片是一個名為何沙雅戶(Hoshayahu)的前哨總兵寫給他長官姚實(Yaush)的公函,後者為拉吉的司令官。何沙雅戶在信件的起頭,以祝頌語寫道:「願耶和華使我主今日聽到和平佳音」,其後的內容在大部分的書信中都是給長官的答覆,為他曾閱讀王的密函這項指控申辯。在第二函中,他用了類似米非波設向大衛說話(撒下九8)的字眼:「僕人算什麼,(不過)如狗一條……願耶和華苦侍那些散〔播〕(惡毒)謠言之人,麾下對此事毫不知情」。這些碎陶片曾被認為是貯放於城門以備審判某宗案件之用,但實情卻更像是那收信的軍官當時正駐紮於城樓內。

第四函的結尾說「按照麾下的每一指示,吾等正守候着拉吉城的訊號,因為吾等看不到亞西加城」。這使人想到耶利米書(卅四7)所提及的情況,當時猶大國僅存的設防城只有亞西加、拉吉與耶路撒冷。亞西加位於拉吉東北十一公里處,而何沙雅戶之所以看不到訊號,很可能表示該城已淪陷了。

第三和第十六函提到「那位先知」。「他是何人?」仍是眾說紛紜。一說他是耶利米。另一說是那位在約雅敬作王時逃到埃及的烏利亞(耶廿六20-22),如果這說法成立的話,函件的年代必須重新考訂。另外的說法認為他是個不知名的先知。不論是那種說法,這信函證明了先知們在古代以色列為人承認,而他們也參知國政。第三函也提到了軍隊司令官往埃及求援之行,這也許就是西底家在瀕臨絕望之時孤注一擲的嘗試,因為巴比倫的侵略已逼在眉睫。並參考*度量衡;*書寫,寫作,文字。

參考文獻

  1. 宗教與文化,文檔之家
  2. 六、耶穌與現代基督教,中國台灣網,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