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毒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拔毒膏,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多用於治療癤疔痛發、有頭疽之初期或化膿期等病。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金銀花、連翹、大黃、梔子、黃柏、赤芍、川芎、木鱉子、蓖麻子、蜈蚣、紅粉、輕粉等26味。
性 狀
為攤於布上或紙上的黑膏藥。
方 解
方中的金銀花、大黃、黃芩、黃柏、梔子、當歸、兒茶、輕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連翹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乳香、穿山甲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作用;沒藥有鎮痛、抗炎、退熱、抗菌、收斂等作用;川芎能擴張血管、抗病原微生物;赤芍能縮短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樟腦有止癢、鎮痛、防腐作用;木鱉子、蜈蚣、桔梗具有抗炎作用;蒼朮、白芷具有抗菌作用;血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白蘞有抗真菌作用;玄參有抗菌、抗炎、解熱作用;生地有促進淋巴細胞轉化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效。[3]
用法用量
加熱軟化,貼於患處,隔日換藥一次,潰膿時每日換藥一次。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 忌
孕婦兒童禁用。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 忌食辛辣食物,魚腥發物。
- 拔毒膏含紅粉、輕粉、木鱉子,不可久用。
- 貼膏藥之前,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患處或穴位處的皮膚擦淨拭乾再貼。
- 貼膏藥應剃淨汗毛或儘可能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時帶起汗毛會引起疼痛。
- 部位要選准,要貼在患處。
- 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可根據病情貼拔毒膏。
- 如果貼膏藥後局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自覺瘙癢劇烈,說明對此膏藥過敏,應立即停止貼敷,並進行抗過敏治療。[4]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