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月容墓(蔡漢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拜謁月容墓》是中國當代作家蔡漢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拜謁月容墓
衰草在肅殺的秋風中瑟瑟地抖着,巍巍黃岐山間的一座墳墓孤寂地挺立着,在風雨剝蝕中,透着一股凜然的正氣。陣陣秋風挾着尖利的哨音掠過這曾經年輕而今蒼老的墓塋,這聲音仿佛是歷史老人用它衰老暗啞的嗓音在向人們訴說着往昔的悲涼和滄桑。一群飛鳥和着風聲在這墓塋上空低鳴徘徊,給這座孤墓憑添了幾分悲戚。奔涌的榕江好像怕驚擾了安眠者的好夢,又像是在寄託它無盡的哀思,而放慢了它流淌的腳步,緩緩地從墓的前面流過。有人在墓前蹀躞,那踟躕的樣子好像是丟失了什麼,又好像是在尋找着什麼。
面對這一座墳墓,我憐香惜玉,心中滿是疑問:這抔黃土,埋葬的可是一縷香魂?她是誰?她從哪裡來?是年老還是年少?將目光越過墓塋,投向西側不遠的侶雲寺,寺前有高高聳立的銅鐘,它用悠揚婉約的鐘聲告訴我,此墓主人黃月容,江南揚州人。隨夫赴仼,度嶺相隨,四歲而歿。自生及死,方十八年。此十八年,如夢如影。無男可婚,無女可嫁。無善可贊,無惡可懺。生天入地,兩俱茫茫。葬於黃岐,竺崗之麓。有庵一楹,題以侶雲。有田一區,歲供丹荔。任滿將去,為鑄斯鍾。紀其姓名,及其歲月。生死南北,嗚呼已矣!情與鐵堅,緣從響斷。千春萬祀,觀是鍾者。知有馮生,尚其勿毀。
聽着這段悲傷飲泣的文字,又看着眼前間這雜草叢生風吹零落的墳墓,我不禁又問:黃月容你在揭其間只有四年,而時至今日,為何你的故事依然在揭陽民間百姓中廣為傳頌?你有什麼才情魅力,致使馮元飆痛失愛妾,情不可堪,在岐山陽坡為你建墓,又在山腰竺崗岩之右建「侶雲庵」,庵中置你的金塑像和銅鐘並親筆撰寫《侶雲鍾銘》,留下了「情與鐵堅,緣從響斷」 的千古名句?帶着這些疑問,佇立在墓前的我又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幸好這時一陣秋風提醒了我,打斷了我的思路,我隨着秋風向西而望,只見西邊不遠處的侶雲寺前的一對千年古槐在向我招手,這對古槐是夫妻樹,具體時間無法考證,只聽邑人向來有未有「侶雲寺」先有古槐樹之說。總之它是黃岐山上的一位歷史老人,見證了山上九岩十八庵的歷史,見證了揭陽自秦置縣以來的風土人文。它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主動熱情的向我還原了墳墓主人黃月容的有關精彩故亊:
明朝天啟年間,揭陽縣令馮元飆,系浙江慈谿人。他政績斐然,為百姓愛戴,揭陽百姓稱他為馮太爺。然而前任留下的幾宗人命懸案使他坐立不安。其愛妾黃月容賢慧過人,參案牘,助夫辯案,逮原凶,平冤獄,深得民心,揭陽百姓也稱她為月容夫人。其中最為邑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之一是:一位秀才上府城赴試,黎明前到榕江邊乘搭預約的小舟。過了許久,舟主卻到秀才家敲門,詢間秀才娘為何不見秀才依約乘舟?秀才從此失蹤。月容翻閱案卷,發現疑竇:敲門便呼「三娘仔」,必知內中無丈夫。於是拘舟主訊問,果然一鞫即認:秀才被謀財沉屍。二是釋疑詩巧緝元兇︰一位叫翁阿糠的理髮匠在城郊大榕樹下殺人,而且還明目張胆的撿起一段木炭,在現場的圍牆上寫道:你差我錯,燈盞裝在布袋角。姓在天上飛,名叫豬屎殼。若欲報此仇,等待鐵樹開花馬發角。然後若無其事地挑起工具擔子象往常一樣游鄉串村理髮去了。接案後,面對苦主老婆一聲聲太爺明鏡高懸,為冤婦報仇雪恨的哀求,馮太爺束手無策,幸好這時,月容夫人坐在屏風後面聽審,便暗示太爺,讓冤婦暫時留下,繼續查究案情。太爺也覺得責無旁貸,就把她暫時留下來。入夜,月容夫人在房中陪伴太爺喝茶,兩人同喝一杯。夫人覺得異常苦澀,皺着眉頭。太爺卻認為是名茶,喝罷滿口清香,便請夫人再飲。夫人搖頭不語,低頭沉思。太爺鑒貌辨色,猜透她的心事,定是把緝捕兇犯當為己任。如今奇案未破,兇犯未擒,民婦冤讎未報,為致食不知味,坐不安寧。一會兒夫人在明亮的燈光下,對這一案件,仔細地琢磨着「若欲報此仇,等待鐵樹開花馬發角」這兩句話。有頃,茅塞頓開,若有所思地對元飆說道:「老爺,我認為這『鐵樹開花』的意思是說肯定沒有人能審此案,就象鐵樹不能開花。你說對嗎?」
「對,這也和馬不能發角的意思相同,也就是說,此案決無法查清判斷的。」太爺又做了這樣的補充說明。
「老爺,我可對『馬發角』的現解另有一種思法,馬字加二點,不就是『馮』字嗎?這罪犯認為要對此案伸雪報仇,只有您這位馮老爺才能審明破案呀。」
「何以見得?」太爺還不明其意,又反問了夫人。
「老爺身為民吏,清如水,明如鏡,執法無私,揭陽全縣庶民都稱為馮青天。因老爺名高望重,德政皆歌,這促使罪犯不得不來對你懼怕呀!」太爺聽罷,不禁笑顏頓開,暗地裡誇獎夫人的過人聰慧,對事物的理解分析,有理有據,真使他無限感佩。
翌日,當晚霞染紅了西邊的半空時分,月容夫人在縣衙內花園中散步,舉頭凝視着鷂鷹盤旋空際,觸景又俯首思索着「姓在天上飛」這一句話,受到啟發,便召喚縣衙內兩名當地的差役來問話。
「二位差爺,這揭陽有沒有姓鷹的?」月容夫人對他倆親切地提問。
「有的,姓翁這個翁字,是老翁的翁,而不是鷹鳥的鷹。」瘦差役對她這樣回答。
「這兩個字雖然字義不同,如果用潮州話講,卻是音韻相似。」差役又作了這樣的補充。
月容又問:「這裡農民日常用什麼飼料餵豬?」胖差役說:「主要是糙米舂後簸出來的細糠,農家人都叫做豬糠。」
月容夫人原不是本地人,隨任來到揭陽,怎曉得當地的生活常識,經詳細了解深入研究,聯繫罪犯的姓名,才初步心中有數。接着又命差役拿來從死者刀口中抽出來的那條面巾,細察舊巾上綴着幾根短髮,又想到圍牆上用木炭寫成的字,無疑是理髮匠用來燒溫水理髮的木炭,進—步證實了作案犯罪的人就是這個理髮匠。月容夫人把詳細調查觀察的—切形情,樁樁件件稟知太爺,特別是犯罪姓名的根據。馮太爺聽了之後覺得月容夫人對案情的分析有理有據,立即命令差役,加速步伐,四處奔跑訪尋,最後終將殺人題詩的兇犯緝拿歸案,繩之以法。
三是︰馮元飆寵愛月容乃理之常情,其髮妻蘇氏卻因妒成仇,趁馮赴潮州府述職之機,蘇氏酒中下藥毒死月容,還用剪刀毀月容之顏。馮令聽聞噩耗,昏倒於地。回揭為月容治喪之後,誘蘇氏至揭邑名勝「雙溪嘴」賞月,推蘇氏落河溺斃,為月容報仇。四是︰月容夫人與馮太爺同游黃岐山,發現古時黃岐山的鎮魔木塔被火所焚,已成廢墟一片,提出重新修建岐山寶塔,以壯一方浮屠,為揭陽古城美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者簡介
蔡漢順,江西省龍南人,贛州市作協會員,供職於江西省龍南縣桃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