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拿什麼能拯救你?孩子們!(金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拿什麼能拯救你?孩子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拿什麼能拯救你?孩子們!》中國當代作家金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拿什麼能拯救你?孩子們!

在2016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志願者老師去大山裡的學生家走訪,一路走來,五年級的韋艷梅跟我們講述了這些年想念媽媽的憂傷,目送她們姐妹三人走向遠山的那一刻,我的心裡默念着:拿什麼能拯救你?孩子們。

眼下,我們走了進山門,看到幾戶人家,要到韋艷情家了,去年和方老師一起來的,如今不知道她家有什麼變化。門敞開着,看到艷情正在牆角拌豬食,見到我們來,笑盈盈的告訴我們弄豬食,要餵豬了。

只見她收拾早上從地里拔出來的芋頭,放在缸里搗碎,接下來在放大鍋里煮熟,由弟弟拎到豬圈餵豬。她搗豬食的工具像棒槌一樣的木頭棒,我拿起來很重,得用雙手才能抬起來,在石頭缸里一下一下的搗碎,我是幹了十幾下,胳膊酸酸的抬不起來就停下了。

幾個老師輪番試着幹了一會兒,都覺得吃不消,真是心疼這個孩子,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十一歲就是家裡的頂樑柱,照顧弟妹,做一些家務活竟是這樣繁重,我們這些成年人都干着費勁呢。

我們看到這一幕:7歲的弟弟在黑黢黢的豬圈裡餵豬,拎着豬食桶,被豬拱倒了,就用樹條子打豬,自己走進髒兮兮的豬圈裡,把豬食桶拎起來放平。

眼見在苦難中成長的孩子獨立生活的場景,仿佛是一幕紀錄片,讓我們身臨其境目睹這一家的日常生活,心裡酸酸的不是滋味,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就沉默地看着眼前孩子們忙來忙去的身影發呆。

簡單的向幾位老師們介紹說,這家孩子爸爸打工,媽媽去世5年了,弟弟妹妹不知道什麼病,從小就不長頭髮,家裡沒有老人幫忙。老師們都十分難過,說真是難為了孩子,這樣的日子他們是怎樣過來的啊!

拿什麼拯救你,可憐的孩子們!把一份愛心收下吧。這次專程看艷情姐妹,我的班主任美女老師王玉艷,知道我回到支教的學校後要表達一份愛意,轉賬500元,囑咐我給最困難的孩子買書包、球鞋。這五百元現金留給艷情,告訴她把錢保管好,讓爸爸給她們姐弟三人買書包和新鞋,快樂的過一個新年。

離開這樣的家庭後,在村子裡還將會看到什麼呢?一切未知。走出艷情家,旁邊的鄰居有一個男孩子,抱着一歲的小妹妹,他是在弄力教學點上學的孩子。家裡住的是塑料大棚,我們走進棚子裡,聽他爸爸講,是火災把家裡的房子燒成灰燼。

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政府救濟,重新蓋房。平時,小孩子爸爸在村里幫助修建公路,掙點零用錢,媽媽看管小孩,種地。儘管這樣的環境,有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家裡的孩子就有溫暖,孩子們穿的還很乾淨。臨走時,我帶來攝影團隊溫志成老師的一份愛心,朱忠利和林老師也分別給這個家庭留下一份愛意。

接下來,能夠平復我們感傷的心靈是一個幸福的女孩叫蒙仙湖家。她是大慶李尚真老師教的學生,身着乾淨漂亮的衣服,和一個表弟在家裡跟媽媽撒嬌,媽媽見我們幾個志願者老師進來,急忙熱情地站起身做飯、煮菜,要留我們在家裡吃飯。

值得欣慰的是,看到她的家境在村里也是數得上的,她說房子是自己蓋得,男人做力工,她幫忙做零活,以前跟着男人在外面一起掙錢,現在回家照顧孩子。這些年,男人在外打工,她把家裡治理的很好。

我覺得奇怪,大山深處家家娃多。她看出我們的好奇,很自然的說自己身體不能生育,我們看到的女孩兒,是她抱回來的棄嬰。當時家裡人都不同意,說養不活,她執意要抱回來養,她說,那也要養起來才知道活不活。小孩子一歲多有重病了,她給孩子治好病,孩子兩歲多才會走,現在身體好多了。男孩兒是弟弟的孩子,兩人到外地打工,把小孩放在這裡一起養。還有一個親戚的小孩兒,也是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養,三個孩子一起上學,穿戴乾淨漂亮。

我們之前走過的艷情家,品嘗到心酸的滋味,在這個山里人家撲面而來的一股暖流,滋補了那一陣陣酸楚。這個家庭的媽媽是何等的好媽媽!

一年級的蒙仙湖和弟弟等待老師為她倆拍照,小表情洋溢着幸福。

走訪最後一家看望我的學生韋艷逢和弟弟吉陽,有媽媽照顧的5個孩子,看着是健康成長的模樣。時光匆匆一年,最小的兩個孩子已經會跑了,家裡沒有增添任何物件,5個孩子的開銷,只有爸爸一人打工承擔。

這兩個家庭都很溫暖,天下有媽媽照料的孩子一定很好,無憂無慮的成長。沒媽的孩子的確像根草,不僅要靠自己獨立長大,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傷感的種子,一直沒有家的歸宿感會困擾一生。

大山人家的孩子是他們的財富還是負擔?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答案不盡相同。貧窮讓他們變得時而簡單、麻木,時而快樂、通達。因為快樂也很簡單,盼望孩子的成長一定有知識的陪伴,好在國家扶貧到偏遠山區,免費讓孩子們讀小學。走進學校是大山裡的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儘管缺少教師,志願者一棒一棒的接力,愛心再傳遞。

拿什麼能拯救你?孩子們!

我們面朝大山,呼籲孩子們在學校里好好學習吧,在這裡你們能生長出有夢想的翅膀,有了知識,助力你勇敢的飛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闖一闖。相信未來,未來是你們的![1]

作者簡介

張蘭洲,筆名張思清,河南內黃人,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