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挖耳草(狸藻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挖耳草

來自 植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挖耳草

界:植物界

唇形目狸藻科

狸藻屬

狸藻系列挺水水草植物

挖耳草,為唇形目狸藻科狸藻屬、狸藻系列挺水水草植物。 [1]

簡介

挖耳草:別名烏拉草,為唇形目、狸藻科、狸藻屬、狸藻系列挺水水草,原產於不詳。

原生於沼澤濕地的食蟲植物,根和葉可相互轉化,是非常密集的前景草品種。

顏色分類:黃色_綠色 莖形分類:匍匐 葉序分類:叢生 葉形分類:條形

光照需求:中強 生長速度:中快 培育難度:中等 造景區域:前景

適宜溫度:23℃±5℃ 酸鹼範圍:6.5±.5(PH) 硬度範圍:7±5(DH)

挖耳草水草特徵

囊形捕蟲器附着於葉和莖枝,只有約1毫米,肉眼不易見到。捕蟲器口附近生有觸毛,微小水生生物游過觸毛,觸捕蟲囊的活門便會迅速打開,將水連同小生物一起吸入囊內,消化吸收。挖耳草種類較多,形態也不盡相同。

挖耳草種植方法

對肥料需求量極大,推薦使用水草泥底床培育,根肥液肥必須及時補充。喜強光及充足CO2,靠地下走莖繁殖。

挖耳草繁殖方式

走莖

挖耳草開花形態

參考來源

  1. 挖耳草, 植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