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內車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振內站 |
---|
![]() 舊富內線振內駅構內 路線 富內線 類型 地面車站 啟用日期 1958年(昭和33年)11月15日 關閉日期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 |
振內站(日語:振内駅/ふれないえき Furenai eki)
簡介
振內駅(ふれないえき)は、かつて北海道(日高支庁)沙流郡平取町振內に設置されていた、日本國有鉄道(國鉄)富內線の鉄道駅駅(廃駅)である。富內線の廃線に伴い、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に廃駅となった。[1]
是位於北海道沙流郡平取町振內,日本國有鐵道的富內線車站(廢站)。隨著富內線廢除,車站在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廢除。
歷史
- 1958年(昭和33年)11月15日 - 富內站至此站之間開通,此站啟用[2]。當時為一般車站。
- 1959年(昭和34年) - 鋪設500米專用線連接振內營林署管轄的儲木場[3]。
- 1964年(昭和39年)11月5日 - 此站至日高町站之間開通,成為中途站。
- 1982年(昭和57年)11月15日 - 結束處理貨物。
- 1984年(昭和59年)2月1日 - 結束處理行李。
-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 - 富內線全線廢除,此站也廢除。
站名的由來
站名取自所在地名。地名源自阿伊努語的「フレナイ(hure-nay)」,其意思為「紅色、河流」[2][4]。
車站型式
截至車站廢除前,此站是地面車站,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當時可進行列車交會[5]。靠近車站大樓的月台(南邊)是上行線,外側(北邊)是下行線。此站沒有編排月台編號。上下行本線外側各設有安全側線。上行線另外設有路軌分支,連接車站大樓旁邊的短貨物月台(單式月台)[5]。
此站是職員配置站。車站大樓位於站內南邊,鄰接月台東邊與站內平交道[5]。
使用狀況
- 在1981年度(昭和56年度),1日上下車人次為106人[5]。
車站周邊
- 國道237號(日高國道)
- 北海道道638號宿志別振內停車場線
- 北海道道797號貫氣別振內線
- 平取町公所振內分所
- 門別警署 振內駐在所
- 振內郵局
- 平取町立振內中學
- 平取町立振內小學
- 苫小牧信用金庫 振內代理店
- 平取農業協同組合 (JA平取)振內分所
- 沙流川[6]
- 振內山 - 車站東北方約7.5公里[5]。
- 道南巴士 「振內案內所」巴士站
現況
舊站於1986年(昭和61年)11月起由平取町建設「振內鐵道紀念館」[7]。車站大樓被撤走,同時重建了一座與巴士候車室兼用的建築物,館內1樓展出了C58形蒸氣機車 的車輪、當時使用的閉塞器、用品、維護路軌用具、車站紀念章和相片[7]。館外保留了當時的狀態[8],設有包含側線的路軌、月台和臂木式號誌機。在舊上行線放置了向蘇聯新製的日本國鐵D51型蒸汽機車D51-23號機,該機車從薩哈林(舊・樺太)遷移回此處作展示[9]。另外,舊下行線月台旁[8]放置了國鐵舊型客車SuHa45形 SuHa45 37和SuHaFu42形 SuHaFu42 519共2輛[7]。客車被用作騎士之家[7],內裝變為住宿設施[8]。月台上設置了此站、幌毛志站、仁世宇站和岩知志站的站名牌[8]。
其他
以此站作為到發站的區間列車中。設有上下行各1班(下行:鵡川站至此站之間,上行:此站至苫小牧站之間)(截至1985年(昭和60年)3月14日時間表修正,(廢除的時間表)[10])。
相鄰車站
參考文獻
- ↑ 振內駅,goo地圖
- ↑ 2.0 2.1 北海道 駅名の起源 第1版. 札幌市: 日本國有鉄道北海道総局. 1973-3-25: 98 (日語).
- ↑ 北海道營林局(直轄)50年史 平成9年11月發行 P310。
- ↑ 山田秀三. 北海道の地名. アイヌ語地名の研究 別巻 2. 浦安市: 草風館. 2018-11-30: 366 (日語).
- ↑ 5.0 5.1 5.2 5.3 5.4 書籍《國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90駅》(小學館,1983年7月發行)107頁。
- ↑ 書籍《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訂版》(地勢堂,1980年3月發行)11頁。
- ↑ 7.0 7.1 7.2 7.3 書籍《全國保存鉄道III 東日本編》(監修:白川淳,JTB出版,1998年11月發行)27頁。
- ↑ 8.0 8.1 8.2 8.3 書籍《北海道の鉄道廃線跡》(著:本久公洋,北海道新聞社,2011年9月發行)90-91頁。
- ↑ 書籍《蒸気機関車完全名鑑 ビジュアル改訂版》(廣濟堂Best Book,2011年1月發行)54頁。
- ↑ 書籍《廃線終着駅を訪ねる 國鉄・JR編》(著:三宅俊彥、JTB出版,2010年4月發行)28-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