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捕殺:保護獵艷者的謊言、監視與陰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不』對他來說並不代表『不』。」

「我知道好萊塢的每個人——我是指所有人——都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情……但每個人都害怕得不敢說一句話。」

「我希望他們也足夠勇敢。要知道,這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他們的女兒、母親和姐妹身上。」

2017年,《紐約時報》和《紐約客》先後報道了數十名女性遭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性侵事件。本書作者羅南·法羅在《紐約客》發表的相關報道獲得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公共服務獎」。

本書基於作者對韋恩斯坦事件歷時2年的新聞報道而成。在本書中,作者全面回顧了自己以記者身份調查、報道韋恩斯坦性騷擾、性侵事件的全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遭遇的阻撓、威脅和監視。整個過程扣人心弦、跌宕起伏,揭露出韋恩斯坦長達20年不正當行為的全貌,顯示了權力與財富是如何被用來逃避懲罰、掩蓋罪行,讓整個媒體噤聲的。更重要的是,那些作為受害者的女性,她們勇敢地站到聚光燈下,重新撕開自己的傷口,因為她們相信,這樣做就是在保護其他女性。

★ 揭開好萊塢大亨長達20年性侵事件的全貌。

哈維·韋恩斯坦曾被認為是好萊塢「金牌製作人」「文藝片金牌推手」,甚至被稱作好萊塢的「上帝」,參與製作和發行的電影獲得300多項奧斯卡提名,作為製片人和執行製片人的電影22次提名奧斯卡並6次獲獎,包括我們熟悉的《莎翁情史》《芝加哥》《指環王之王者歸來》《國王的演講》《藝術家》等。本書圍繞關於哈維·韋恩斯坦長達20年的性侵事件調查展開,揭開了「好萊塢每個人都知道但每個人都害怕得不敢說一句話」的事件。

★ 講述好萊塢金字塔背後父權與資本層層勾結的故事。

在歷時兩年的調查過程中,作者不斷遭遇阻撓、威脅和監視,司法執法部門、權威媒體、律師事務所、公關公司紛紛登場,阻止有明確證據並經事實核查的新聞報道播出。本書不僅是對權力人物性侵行為的揭露,更揭露出權力與財富是如何互相利用的。在韋恩斯坦事件後,更多位高權重者被曝光,由此引發了席捲全球的#MeToo運動。

★ 媒體記者堅守原則堅持事實報道的全程紀錄。

本書基於作者從 2016 年年末至 2019 年年初的新聞報道而成,凝結了200 多個針對消息提供者的採訪,數百頁合同、電子郵件和短信,以及幾十小時的錄音資料。作者能夠完成此報道的調查並最終發表,一方面源於作者的堅持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來自媒體同行對此事件的接力追蹤報道。他們彼此提供線索和信息,在面對重重阻撓、打壓和威脅的情況下,仍舊堅守職業操守和正義原則,最終一起完成了關於此事件客觀、嚴謹而公正的報道。那些重大、真實的故事,或許會被「捕獲」,卻永遠不會被扼殺。

★ 一曲關於女性勇氣的讚歌。

「沒什麼能摧毀女性的勇氣。」作為該新聞報道的當事人、性侵事件的受害者,書中的這些女性在受到巨大心理、身體傷害的情況下,最終選擇站出來,重新撕開自己的傷口,講述她們的經歷,提供了哈維·韋恩斯坦最終被定罪的關鍵證據。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們相信,這是在保護其他女性。

★ 這也是一群「小人物」維護正義的故事。

除了媒體記者的堅守,此報道的完成也要歸功於那些勇敢揭露真相的「小人物」們:韋恩斯坦公司員工、地區檢察院及警察局工作人員主動提供線索,因為他們感到不舒服,認為那些行為是不道德的甚至違法的;監視作者的私家偵探,最後選擇向作者透露消息,因為他認為記者的報道是「在做一些對這個社會有好處的誠實的事情」;曝光情報機構黑魔方的局內人「沉睡者」,因為「她是個女人,她感到羞恥,她受夠了」……

媒體推薦

每一部黑色巨作都圍繞一個邪惡的陰謀展開,這比顯而易見的罪行更能引起強烈的共鳴。本書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華盛頓郵報

作為一部小說,它讓人慾罷不能;作為一則紀實報道,它讓人恐懼。

——《時代》

充滿黑色諷刺又讓人感傷……生動介紹了身處全球新聞核心的感受,同時這也是一部克服萬難做出的、讀來令人屏息的新聞報道作品。

——《衛報》

引人入勝……書中的記錄顯然是讓人痛苦的……但也有一些希望的線索。

——《紐約時報

嚴謹又極具震撼力……部分是《總統班底》,部分是間諜驚悚片。

——美聯社

年度最佳間諜驚悚片,比小說還要離奇、讓人恐懼……羅南·法羅寫出了一個令人窒息的故事,既令人不安又極具吸引力……有力地揭露了美國權力機構存在幾十年的腐敗問題。

——《娛樂周刊

這是一部重要而讓人感到害怕的書……也是一部很有觸動性的像電影一樣讓人慾罷不能的書。

——《沙龍

《捕殺》是一則詳盡的報道……而且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幾乎每一頁上都寫滿了關於媒體或娛樂界一個家喻戶曉名字的極具刺激性的細節。

——《滾石

法羅最大的成功就在於去傾聽、相信和行動,哪怕是冒着極大的危險。

——《洛杉磯時報

這部書部分是回憶錄,部分是間諜驚悚片。它引人入勝地描述了有權有勢者用來壓制他們長期不當行為的黑暗藝術,以及瀰漫在法羅前僱主NBC新聞許多高管房間中的掩蓋文化。

——《好萊塢報道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本書將具有持久的重要性,因為它生動而詳細地描述了為推倒父權制這堵牆所做的努力。父權制一直讓女性在媒體業和美國其他生活領域受到剝削和壓迫。

——《巴爾的摩太陽報

《捕殺》是對多年來追蹤韋恩斯坦故事及其衍生故事的一篇轟動性報道。它深度再現了美國媒體界、好萊塢的潛規則、間諜的世界和沒骨氣的編輯。它扣人心弦……充斥着讓人瞠目結舌的揭露和令人震驚的悲憫時刻。

——《每日電訊報》

《捕殺》讀起來像一部驚悚片,很適合改編成電影。

——《新政治家》

引人入勝,令人震驚……在紐約媒體界,《捕殺》就像投下了一枚手榴彈……

——《星期日泰晤士報》

這本書充滿了情節和戲劇性……講述了統治階層的男人們是如何互相包庇的,以及敢於發聲的女性的勇氣。

——《費城詢問報》

融合了《總統班底》的詳盡報道與卡夫卡式的寫作風格,揭示了媒體與其強大利益集團之間令人不安的勾結。這是一部出色的新聞驚悚片。

——《出版人周刊》

作者簡介

羅南·法羅(Ronan Farrow),美國記者、律師。曾任NBC新聞節目主播和記者,現任《紐約客》雜誌撰稿人,其文章也見於《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2017年因其在《紐約客》發表揭露哈維·韋恩斯坦性醜聞的報道,使得該雜誌獲得2018年普利策新聞獎「公共服務獎」、美國國家雜誌獎,他本人入選《時代》雜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譯者簡介

尹楠,大學學習中文,曾赴英國留學。為小朋友翻譯過《星座,我們一起去發現》《獅子王》《與食人魚游泳的男孩》等書,也為大朋友翻譯過《微小的總和》《巨浪下的小學》《放牧人生》等書。

原文摘錄

I looked at his meticulously organized notes and felt, for a moment, emotional about the dusty boxes and the old secrets they held. I wanted badly to believe that news didn't die, even when it was beaten back for so many years. Sciorra and Hannah both talked about the forces that keep women quiet. Hannah said she'd told anyone who would listen from the get-go. "And it didn't matter," she told me. "I think that it doesn't matter if you're a well-known actress, it doesn't matter if you're twenty or if you're forty,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report or if you don't, because we are not believed. We are more than not believed - we are berated and criticized and blamed." Sciorra, on the other hand, had been afraid to talk for all the reasons survivors of rape so often are: the bludgeoning psychic force of trauma; the fear of retaliation and stigma. "Now when I go to a restaurant or to an event, people are going to know that this happened to me," Sciorra said. "They're gonna look at me and they're gonna know. I'm an inte...

書評

羅南很誠實。對自己的野心、虛榮心、和透着理想主義的幼稚都毫不掩飾。他說「我不想被我的原生家庭定義」,自嘲想當電視台主持人是因為想看見自己的臉,書剛開始的時候你甚至都不能確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也許這個初出茅廬、姓氏比學歷更值錢的年輕人並不招人喜歡,但那些手握權柄的男人依然要看在他老爸老媽的份上給他好臉色看。所以他對Harvey Weinstein的第一印象很好(多年前),羨慕Matt Lower在鏡頭前輕而易舉的自信和風度,堅信Noah Oppenheim會幫他一路開綠燈。是的,像極了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但這份天真和毫不掩飾的野心,真令人紅眼:他形容書中另一個人物也很適合形容他自己,這種天真和隨意,只有一個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順風順水的人才有。

幸好,他屬於少數能意識到自己性別紅利的男性。他的自省是全書最特別的地方之一。他會在採訪對象迫於壓力中途退出時陷入兩難:我痛苦地知道我是一個男人,在寫一個關於女人知情同意的故事,而眼前這個女人表示她不想那樣顛覆自己的生活。他會在和律師談話時忽然感覺到不像在和對方對話,而是在向一群未來可能會檢視他們每一個決定的觀眾,然後立刻反映自己的這個想法有多麼self-aggrandizing。他會讚美媽媽「米婭·法羅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但是呢,「她的才華和聲望卻大半被她生命中的男人搶過風頭」。是的,他在那個世界長大,他太知道女性在那個世界的地位:「她和我別的採訪對象一樣,美得放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驚心動魄,但在好萊塢,她的美貌只是衡量她的標準之一。」

這本書的完成,當然離不開妹妹和男朋友(現在是未婚夫了)的支持。有男朋友Jonanthan出場的地方就有狗糧。才剛第十章羅南就忍不住向男朋友炫耀:

「瘋子喜歡我哦!」 「他以為自己喜歡你,等他和你約過會就知道了。」 「你這話什麼意思?」 「意思是我愛你?」 「是嗎???」 玩笑歸玩笑,兩人的相處模式真是舒服,是那種才智匹配、長久陪伴才有的熟悉和親密。上一句寫Jonanthan在創業播客公司,下一句就寫「他有時他會忘了我不是一個播客,可以隨時暫停」。在報道受阻、前途未卜的時候,瘋狂給男朋友打電話,還小氣地撒嬌,「我正經歷人生中最重大的事你卻不在我身邊。我正在做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卻不能和你一起做。我為你上刀山下火海你卻不為我做同樣的事」。但當他真的被NBC停了合同,Jonanthan像小孩抱玩具熊那樣攔腰抱住他,告訴他,哦寶貝,沒事我養你,給你買好吃的和思慕希。然後最甜最甜的來了:

Later, when I decided some of that reporting would make its way into a book, I'd send him a draft, and put in a question, right on this page: "Marriage?" On the moon or even here on earth. He read the draft, and found the proposal here, and said, "Sure." 對了,本書最棒的兩句吐槽都是Jonanthan貢獻的,一句是「這公司上下就沒一個人看過Insider嗎?」,第二句是「這簡直像反過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每個人都想看它死,但沒人願意動手!」

家庭。阿婆說「舊日陰影長」,果然不假。羅南一輩子都想逃離他赫赫有名的家庭背景,念最好的學校、當最炙手可熱的天才少年,拚命證明自己,但父系謠言還是陰魂不散。韋恩斯坦那邊得知NBC調查此事的人是羅南,第一個拿出來攻擊他的事就是他妹妹指控父親伍迪·艾倫性侵,說他在這個話題上不客觀、不公正,有自己的秘密目的(secret agenda),是為了自己的妹妹發動聖戰。好笑的是,真實情況是羅南因為不想被原生家庭定義,其實還一直勸迪蘭不要老是舊事重提。「你那麼聰明,那麼有才華,有那麼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為什麼不能讓這件事過去呢?」迪蘭哭了,「因為這件事過不去,它永遠在那兒。」但那時候羅南還不懂,所以他像後來他的每一個採訪對象的男性親友那樣,以為自己在做一件好事,苦口婆心地勸道,「你不必非得這麼做的。你這是在自毀前程。」對此,迪蘭只說了兩個字,fuck you。但是羅南的老闆是這麼告訴羅南的:「我寧願他找到的是你在衛生間亂搞的錄影帶」,也比公眾眼裡的「性侵聖鬥士」(sexual assault crusader)好捍衛。真是悲哀得令人哭笑不得。但話又說回來,如果羅南沒有那樣的家庭背景,他還有那麼好的資源、那麼廣的人脈嗎?韋恩斯坦性侵的醜聞在圈內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但無數記者想要報道都沒成功,終於被羅南一腳踢爆,這肯定不是偶然。

法律。羅南自己是耶魯法學院畢業,對法律的條條框框門兒清,但是和老闆據理力爭的時候還是被嗆「那不好意思,在你和Kimberly Harris(NBC法律總顧問)之間我還是更信賴她的專業意見。」不過,在法律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是有幫助的,至少讓他不會輕易被律師函嚇到,也敢於質疑那些模稜兩可的法律術語。有時候不禁想,要是換做我肯定被嚇壞了吧,哪裡有餘裕去想「威脅要告你」和「真正告你」之間差了十萬八千里。許多簽了保密協議的女演員也大多對這些冗長的法律文件一頭霧水,稀里糊塗就簽了霸王條款。沒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錢人就請得起最好的律師。

好萊塢的厭女是刻在骨子裡的。韋恩斯坦還在上學的時候就和朋友在報紙專欄上寫:

"'Denny the Hustler' did not take no for an answer," the column read. "His whole approach employs a psycholgy of command, or in layman's terms –– 'Look, baby, I'm probably the best-looking and most exciting person you'll ever want to meet ––and if you refuse to dance with me, I'll probably crack this bottle of Schmidt's over your skull." Oppenheim也好不到哪兒去。Noah Oppenheim應該是全書arc最長的人。剛出場的時候他是這個年少有為的青年才俊,因為拯救了節目被砍正處於人生低谷的羅南,被羅南視為恩人和偶像,不惜拍馬屁、瞪自己老媽也要拚命給這位「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留下好印象。到後來你才發現,他一直堅稱的「我不確定有沒有新聞價值」、「還要讓法務部再看看」,只不過是包庇韋恩斯坦的又一個藉口。韋恩斯坦送他的那瓶灰鵝,成了全書最大的笑話。其實這本書在30%的時候就基本講完了報道的故事,後面都在寫NBC是怎麼緩慢拖死這個新聞的。到最後紙終於包不住火的時候,Oppenheim氣急敗壞地給羅南打電話,三令五申「我不是壞人!」。這一可笑到有點孩子氣的舉動,被羅南狠狠回應:

Ronan good boy! 如果說韋恩斯坦性侵那麼多女性的故事還沒有新聞價值,那揭露這個包庇他的體制夠不夠?韋恩斯坦給NBC的頭頭Andy Lack打電話求救,一再重申「那都是九十年代的事了」,好像這樣就能給自己開脫似的。然後,語帶一絲威脅,「這種事我們都干過。」立刻讓電話另一頭的Andy Lack回復,不用說了,Harvey,交給我們。那一句We all did that,真是令人絕望得想自殺。

為什麼這些受害者早不發聲?因為強姦文化總是指責受害者,說她們放浪,說她們風騷,說這是她們自找的。還問她們為什麼不反抗。Argento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The thing with being a victim is I felt responsible. Because if I were a stronger woman, I would have kicked him in the balls and run away. But I didn't. And so I felt responsible." She broke down as she struggled to explain. "After the rape," she said, "he won." 連悲傷這種情感都害怕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talks said that lawyers working with the network argued that Nevil's distress flowed from her mother's death and was unrelated to the alleged assault. In the end, her lawyer told her not to mention grief to her therapist, fearing NBC might subpeona her therapy records. 還有一些人不願被這段經歷所定義:

"Now when I go to a restaurant or to an event, people are going to know that this happened to me," Sciorra said. "They're gonna look at me and they're gonna know. I'm an intensely private person, and this is the most unprivate thing you can do." (讓我想起羅嬸《神探斯特萊克》系列的Robin,你可以強姦我的身體,但我不會讓你強姦我的靈魂。) 一腔孤勇,滿懷熱切。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記者。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