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探秘茅以升如何建成不塌之橋

錢塘江大橋

來自網絡的圖片

探秘茅以升如何建成不塌之橋 洶湧的錢塘江水日夜奔流,外國橋樑專家曾經認為這裡「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成大橋」。這個「國際公認」的論斷卻被茅以升帶領的中國「建橋人」打破了,建成了一座被譽為「永不會垮塌」的錢塘江大橋?當我們翻閱塵封的茅以升先生建橋手記,為其中的無數波折和艱險深深震撼......[1]

目錄

八十一難

我為錢塘江橋工日夜奔走,精神緊張,忽而愁悶,忽而開顏,有時寢食皆廢。1935年,正式開工後不久,迭遭各種困難,好像全盤計劃都錯了,弄得坐立不安。

我們正忙於變更施工計劃時,外間的閒言閒語就來了,說什麼像這樣做下去,哪裡會成功?銀行界的人聽到了,更是為他們的放款擔憂。

正在這個時候,曾養甫忽然找我去南京談話,他那時已調任鐵道部次長。問明了詳細情況以後,他正言厲色地對我說:「我一切相信你,但是,如果橋造不成功……你得跳錢塘江……我也跟你後頭跳!」他大概是受上面督責,說他用人不當,因而發急了。我聽了一聲不響,匆匆地趕回杭州。

後來知道這種逼人的方法,曾養甫是慣用的,但我當時確很激動,心想:「你看吧!」

我母親那時在杭州,對我說:「唐僧取經,八十一難,唐臣(我的號)造橋,也要八十一難,只要有孫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還不是一樣能渡過難關嗎,何必着急!」

果然,造橋的八十一難,就這樣渡過來了。那時的孫悟空就是我們全體隊伍,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學裡的一條法則:利用自然力來克服自然界的障礙。比如,利用錢塘江的水來克服錢塘江的泥沙。

現在來簡單說幾個「難」。

關於打樁

正橋橋墩是以木樁為基礎的,因為鋼樁談不到,混凝土樁這樣長的有困難,而木樁卻是最輕而又最便宜的。這種長木樁是全橋唯一的美國貨。每墩用樁160根,每樁長度大約30米。但是,江底泥沙有41米深,當樁腳到石層時,樁頭就在江底下面11米還多。如何能把這些長樁埋進江底,並讓樁頭之上還留有11米的泥沙覆蓋層呢?而且,打樁時,江上茫茫一片,沒有其他建築物,這樁的位置如何能準確呢?這就要靠特別製造的工具設備和測量施工的技術了。當時包商康益特別製造了兩隻打樁機船,每隻能起重140噸。不料頭一隻在上海造好,駛進杭州灣時,在大風中觸礁沉沒了。等第二隻機船到時再打樁,不料打得很慢,因為泥沙中夾有某些抗力較大的砂礫層,打輕了下不去,打重了樁就斷了。那時一晝夜只能打一根,而全橋9個墩有樁1440根,這如何得了?後來研究出用「射水法」,並改進了技術,一晝夜最多能打30根。這才把這一難關渡了過去。

三十米長的木樁

關於鋼板樁圍堰

按原來計劃,有三個橋墩的沉箱,因其處水淺,不用浮運法,而是用圍堰法就地澆築。這就是用一根根的鋼板樁打進江底,做成一個圓形的圍堰,在圍堰內填土築島,然後在島上做沉箱。但是靠南岸的正橋橋墩(14及15號)的兩個圍堰,1936年5月將鋼板樁才打完,就遇到發水,江流湍急,江底泥沙為水沖刷,愈刷愈深,在6月28日早晨,鋼板樁圍堰就倒塌了。這才知道,錢塘江的沖刷果然厲害!

這兩沉箱的圍堰法失敗了,改用浮運法固無不可,因為經過這次沖刷,江底已加深不少,足夠沉箱吃水。不過,這倒塌在江底的鋼板樁,卻成為阻擋沉箱浮運工作的障礙物。鋼板樁是一根根地連鎖在一起的,現在糾纏一團,半埋沙中,如何能把它們全部拔出來呢?後來經過很多麻煩,到8月下旬,鋼板樁完全拔出,才克服了這一難關。

茅以升如何建成不塌之橋

澆築鋼板樁圍堰內的第一號橋墩

關於沉箱

這裡難關最多。每個沉箱都是一個六面立方體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長約18米,寬約11米,高約6米,重約600噸。它是在岸上做好的,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如何能從岸上運到江中的橋位去呢?

最便宜的辦法是在江邊挖一船塢,關上閘門,將塢中的水抽乾,在裡面做好沉箱,然後開門放水進來,沉箱浮起,就可拖出去了。不料錢塘江江邊和江底泥沙性質相同,挖坑之後,邊坡坍落,水就湧入,越挖越多。縱然船塢挖成,裡面的水也永遠抽不干。這是開工後的第一個挫折。

沉箱正在澆灌混凝土

不得已,改用吊運法,將制好的沉箱排成一線,兩旁各築軌道一條,臨江的一頭,用木樁排架承托住鋼軌,並將軌道伸出到江中深水處,形成一座臨時碼頭。再製造龍門吊車一輛,把沉箱整個吊起來,在軌道上行駛,搬運到排架盡頭,然後放入水中,以便浮運。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一套機械設備,可以浮運很多沉箱:一個下水了,吊車回去,再運下一個沉箱。沉箱在軌道上移動時完全受機械控制,進退快慢,操縱自如。甚至沉箱下水以後,還可吊起來檢查修理。

沉箱澆築完成後,然後起吊離地,兩邊有三十多位橋工開始轉動鋼輪,以每小時十五米速度向江中移動,下水五米自動浮起後被拖向墩址。

但是,由於初次嘗試,在實行這個吊運法時,又遇到很多困難。(1)沉箱的臨時碼頭是兩行木樁排架組成,排架之間為沉箱下降入水處,需要一定深度的水,但兩旁排架的木樁,在這樣的深水中,兩樁間的土就受到沖刷,愈刷愈深,影響排架承載力。(2)沉箱太重,懸掛在龍門吊車中時必須四角平衡,當吊車移動時,速度要有限制,否則如沉箱稍有傾斜,吊車即有傾覆危險。(3)沉箱在從碼頭上降落時,原想用人力轉動螺旋機,不料沉箱太重,轉動失效,臨時更換一個有鋼珠軸承的特製螺旋機,並改用電力推動,費了不少時間才成功。

第三號沉箱從九溪被拖回

沉箱離開碼頭,浮到橋址後,用鐵鏈纜索接到6個3噸重的大鐵錨上,分列前後左右,使其定位。浮運沉箱時需要利用潮水,頂托江流,以免它走得過快。但沉箱就位後,就要遇到落潮,這時江水與潮水同一方向,沉箱受其合力衝擊,鐵索及鐵錨就不易支持了。

在開始浮運時,由於缺乏經驗,遇到許多挫折。有一個沉箱,從碼頭運出後,才到橋址,未能控制,飄到下游閘口電燈廠,趕忙設法拉回橋址。正把它沉到江底時,遇到大潮,鐵鏈破斷,沉箱浮起,又飄到上游的之江大學,而且在潮退後,陷入泥沙中,費了好大的事再拖回橋址,裝上設備,使之下沉。不料忽來大風雨,沉箱竟拖帶鐵錨,往下游浮走,而且越走越快,等到追及時,已到離橋4千米的南星橋,將渡船碼頭撞壞。當時,江上汽輪齊來協助,共用14隻汽輪,才把沉箱拖回橋址。不久又遇大潮,捆箱纜索松斷,就像褲腰帶松下一樣,沉箱又浮起走動,飄到上游離橋10km的聞家堰去了。落潮後深深陷入泥沙層。這次可不像上次的擱淺,用了許多的方法,才把沉箱浮出,再拖回橋址。在4個月內,沉箱如脫韁之馬,亂竄了4處之多。外界不明真相,說錢塘江果然利害,橋墩站不住,東西亂跑。甚至認為有鬼,要包商燒香拜佛!後來改進了技術,用10噸重的混凝土大錨10個,且用射水法將錨埋入泥沙6米深處。這樣,沉箱才不再亂跑了

十噸重的混凝土錨,一旁為茅以升

茅以升如何建成不塌之橋

第二號橋墩至十三號橋墩均鋪有柴

沉箱就位後,應當慢慢降落到江底。但沉箱下面的流水,因沉箱逐漸靠近江底而增加速度,在江底形成不斷加深的沖刷坑,這樣。沉箱下去就放不平了。如果傾倒,無法補救。後來在江底預先鋪上一層相當厚的用樹枝編成的「柴席」,以防止沖刷,沉箱才能平穩就位。

但是,沉箱下沉時,要在箱內把柴席切除,也是困難工作。沉箱通過泥沙層,就要和160根木樁的樁頭相遇。有3個橋墩的沉箱,因江底沖刷過甚,需要比設計多下沉3米;因為木樁已經打好,樁頭將頂住沉箱半中腰的板,這樣沉箱如何能下降呢?這又是一個難題,不得已只好在沉箱裡,把這160根樁的樁頭.逐一用電鋸鋸掉,這又費了很大的事。

沉箱內挖土,本來是用人工的,但箱內容人有限,而且在高壓空氣中工作,效率很低,因而沉箱下降很慢,一晝夜只能下沉15cm。後來加用噴泥法,經過多次失敗才成功,一晝夜竟可下降1.0米。

關於鋼樑

鋼樑是在英國製造,拆散後運來杭州拼裝,然後架上橋墩的。問題在如何拼裝,如何架上橋墩。

在錢塘江,用的是浮運法。即利用潮水漲落,將拼裝好的整孔鋼樑用船運到兩個已做好的橋墩之間,降落就位。只要鄰近兩墩完成,就可架一孔梁,不管橋墩的地位何在。

茅以升如何建成不塌之橋

噴泥法是向沉箱內充入三個大氣壓,用高壓空氣衝動泥沙,使泥沙通過真空管向墩外排放,橋墩開始逐漸下沉

方法是好,但困難也多。

(1)要儘快將鋼樑一孔孔拼裝好,儲存起來,一遇有兩個鄰近橋墩完成,就馬上浮運一孔。這就需要一套既靈活而強度又高的機械設備,能把裝配好的整孔鋼樑抬起搬動,從裝配場搬到儲放地,浮運時再搬到江邊碼頭,然後上船。每孔鋼樑長約67米,寬6.1米,高10.7米。重260噸。搬運這樣一個由杆件組成的鋼結構,最大問題在防止杆件碰傷。因而特別製造了一各鋼樑托車,可將鋼樑托起,在軌道上移動。這種托車是經過多次試驗才成功的。

(2)水上浮運鋼樑時,需要特製的木船兩隻,連在一起,上有塔形木架,托住鋼樑的4個支點。兩船都有水艙,用儲水多少來控制船身升降。浮運時要趁每月的大潮,因為漲潮時不但使船頂起鋼樑並脫離支架更容易,而且潮水頂托江流,也增加船行的平穩。鋼樑運到兩墩之間,候潮一退,即可安然落在墩上。所有這一切動作,都要安排得非常準確,需要鋼樑和橋墩兩方工作隊伍充分協作,才不致錯過這個潮水漲落達最大的機會。因此,每月潮汛,便控制了施工程序,必須盡一切可能,來保持這個程序;程序不誤,工期才有保證。[2] 浮運第十二孔鋼樑

(3)浮運鋼樑時,要注意幾件事:第一是由於設備尺寸的控制,能夠利用潮水漲落的水位,上下不過1米左右,故江水深淺,要時時探測;第二是潮水漲落的鐘點,要掌握準確,依此來配備人手和工具,以免錯過機會;第三是橋墩上托住鋼樑的支座和鋼樑兩端落在橋墩的底板,都有預留孔眼,以便鋼樑落到位置時,可用螺栓扣緊,這上下孔眼全憑事前測量準確,才能讓螺栓順利通過;第四是浮運工作,危險性很大,如若不是風乾浪靜,則有顫動、碰撞、傾斜、飄流、擱淺等事故發生的可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