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智能製造技術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智能製造技術實驗室開設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機械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等課程的實驗,通過實驗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課程的理解,了解機械臂的基本構造並掌握其部件的運動特性,了解在車床、銑床等加工工件的過程中,機械臂所起到的放置、夾取功能,了解AGV智能小車與智能倉儲系統之間的運送料過程,了解智能產線中的裝配、檢測、分揀等過程,掌握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

實驗室擁有六軸機械手臂、AGV智能小車、柔性加工線、智能倉儲系統、智能產線等試驗設備儀器。

主要實驗項目

1.自動化立體倉庫作業操作

2.倉儲物流設備控制

3.工業機器人操作

4.機器人[1]例行程序編制

5.智能製造系統運作管理

6.生產線智能管控

相關資訊

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源於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

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而且還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智能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談起智能製造,首先應介紹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導的「智能製造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計劃。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參加了該項計劃。該計劃共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對100個項目實施前期科研計劃。

毫無疑問,智能化是製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廣泛應用人工智能[2]技術。專家系統技術可以用於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等。也可以將神經網絡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的計算機智能方法應用於產品配方,生產調度等,實現製造過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術尤其適合於解決特別複雜和不確定的問題。但同樣顯然的是,要在企業製造的全過程中全部實現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遙遠的將來。有人甚至提出這樣的問題,下個世紀會實現智能自動化嗎?而如果只是在企業的某個局部環節實現智能化,而又無法保證全局的優化,則這種智能化的意義是有限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