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控制成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控制成本是一個名詞,屬於特定的專用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控制成本是指科學的組織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是企業實現成本計劃的重要手段。

控制成本是成本管理項目的內在化。

企業的各方案確定以後,就需要各部門、各單位分工協作,相互配合來完成方案確定的任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管理當局需要制定各種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通過對這些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的分解與落實,把各部門和各項任務都納入預算體系,促使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將各部門工人物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指標、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糾正,保證目標的實現。在控制階段,會計人員不僅要參與預算指標和標準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優勢,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過程控制。管理會計所應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預算成本和標準成本。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機械工業企業普遍推行會計制度,以核算生產費用和計算產品成本。這屬於事後的成本管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推行了計劃管理和定額管理,試行了成本計算定額法,使成本管理從單純的成本核算發展到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使事後「算成本」變為事前「管成本」。為了加強成本管理,需要作好定額工作、原始記錄工作、計量工作、物資收發領退工作、內部計劃價格工作等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要求對成本指標進行分解,實行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明確劃分責、權範圍,並制訂成本管理制度,形成成本管理的保證體系和責任體系;要求實行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全過程成本管理和全員成本管理。

控制成本的實施

成本控制必須依靠科學、嚴格的管理。

控制成本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要想保持持續的成本優勢,必須依靠科學、嚴格的基礎管理來支撐。

成本控制以預先確定的成本(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或標準成本)為依據,對生產和銷售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物資耗費、勞動耗費和其他費用支出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貫穿於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始於產品的設計階段。根據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原則,實行目標成本管理,由技術設計和經濟管理部門共同負責,保證新產品試製和老產品改型在技術上具有先進性,在市場上具有競爭性,在經濟上具有合理性。

成本控制首先確定先進合理的成本控制標準。成本控制標準是對各項費用開支和各種資源消耗所規定的數量界限。它包括原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費用限額等。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應經常把成本發生的實際情況與成本控制標準進行對比,對發現的偏差及時糾正,使費用和消耗在成本控制標準內發生。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人員在成本控制體系中都負有責任。班組工人在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以定額為依據,對原材料、工具、工時等消耗進行控制,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降低和節約原材料消耗;技術人員探討產品功能與成本間的關係,力求以最低成本達到產品功能標準;生產管理人員協調和組織均衡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資金的占用;經營管理人員控制材料採購成本和儲備資金占用以及管理費和銷售費等的支出。

對現代企業而言,嚴明、規範的制度是整合企業資源、實現企業目標最有力的工具。這是我們在企業制度建設當中的深切體會。我們集中力量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為解決健全工作標準和完善工作程序兩個核心問題,在公司內部全面推行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將企業總體戰略思路和職能戰略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規範和過程上。二是強化公司的監督、稽查機制,成立專家管理委員會,監督各種制度執行,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和持續改進。從而建立成本控制的制度化基礎,以及與成本控制相適應的制度本身的改進機制。

持續的、嚴細的成本控制能力,來源於經驗的積累與利用,必須有先進管理工具與之相適應。為此,我們建立了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為深化基礎管理提供了功能強大的技術平台。目前,辦公自動化、設備管理、生產實時、財務管理、綜合查詢、內部網站等六個子系統已建成投用,運行管理、燃料管理、工程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四個子系統即將開發建設。MIS系統的建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思維,公司各項工作流程得到優化,為推進企業低成本戰略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思路。

控制成本的方法

目前,加強和改進成本費用的內部控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使企業改變成本費用內部控制的現狀,擺脫成本費用居高不下的困境呢?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擴大企業成本控制範圍,實現全面管理

企業間接成本在總的成本費用中的比例不斷加大,企業要取得產品成本優勢,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就不能僅僅局限於製造成本的控制,還應擴展到整個產品壽命周期成本。如設計研發成本、設備運行維護成本,材料採購成本和存貨倉儲成本等等,還有企業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期間費用。另一方面,從範圍上不能只局限於生產領域,而應延伸到研發、採購和銷售領域。

二、施事前控制

成本控制的關鍵在於制定和建立目標成本指標體系。目標成本指標需要經過多次的測算,從目標利潤中選出最佳方案。指標制定過程應以市場為依託,依據市場信息、行情,市場上各類產品的比價、需求趨勢,本企業的資源狀況,產品的使用價值及功能計量,測算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最優銷價,然後通過產品銷售市場調查,以銷定產測算本期目標銷售收入,優先扣除上交國家稅金以及預測分析有關經濟信息,制定產品銷售目標利潤。再依據公式:產品單位目標成本=產品單位銷售價-產品單位目標利潤,擬定企業的目標成本指標。但這不是最後敲定的目標成本指標,財務人員還應在有關人員的配合下根據企業的生產能力、技術水平、設備水平以及材料供應渠道、價格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測算、分析、比較,如果所得成本達不到擬定的目標成本,要進行調整或重新設定。

三、加強事中控制,避免無效成本

企業為了實現目標成本與落實責任制度,就應儘可能地避免無效成本的發生。

第一,企業應強化監督職能,設技術「監督」由工藝、質檢等部門負責,經濟「監督」則由財務、審計等部門來負責,而紀律「監督」則由紀檢、監察等部門來完成,各負其職,分工明確。

第二,加強物資管理,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各車間物資管理及倉庫保管工作進行檢查、整改,並定期盤點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做到證、賬、物三對口,避免物資流失。同時,監督物資用向,推行限額領料制度,剩餘材料及時退庫,以防丟、毀、損等現象的發生。特殊物資管理要責任到人,避免挪作他用而造成浪費。

第三,資源閒置浪費和產品積壓造成貶值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企業現代化管理制度應為充分利用資源創造條件,合理規劃庫存量。

(1)企業閒置物資以價值量的形式流動,實現資產增值。通過對庫存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清查,制定物資調劑、結賬和限購措施,對一些不需用物資進行處理,盤活閒置資產。對企業中多餘閒置和利用率低的固定資產,包括廠房、土地、設備,想盡一切辦法加以利用。

(2)企業有權根據生產需要增減人員和固定資產,實行人員和設備合理配置。先規劃出理想的人機比例關係,然後通過分析現有人員的技術層次及現有的技術裝備水平,設計實現現有人機的合理配置,防止人員或機器閒置。

(3)以「零庫存」形式為庫存管理的指導思想,按照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方法,合理安排庫存量,使之達到最優,避免不必要的倉儲管理成本和可能發生的意外損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