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掾 |
掾,原為佐助的意思,後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史。~吏。~屬。~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掾
拼音; yuàn
注音; ㄩㄢˋ
筆順編號; 121551353334
鄭碼; DZGQ,U:63BE,GBK:DEF2
筆畫數; 12
部首; 扌
詳細註解
掾
yuàn
[名]
⑴ (形聲。字從手,從彖(tuàn),彖亦聲。"彖"本義指豬的嘴上吻部大於下吻部,將下吻部半包住的情形。引申為"包邊"(如衣服的包邊)。再引申為"輔助"。"手"與"彖"聯合起來表示"用手半包住物體"。本義:兩手合攏半圍住物體。引申義:<;動>;幫助、輔助。<;動>;助手。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稱) 同本義 [minor official]
為沛主吏掾。--《漢書·蕭何傳》。注:"正曰掾,副曰屬。"
方進為相,與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視。--《漢書·翟方進傳》
臨淄市掾田單在安平。--《資治通鑑》
⑵ 又如:掾史(掾曹。官名。分曹治事。多由長官自行辟舉);掾佐(佐助的官吏);掾屬(佐治的官吏);掾吏(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稱)
詞性變化
掾;yuàn
[動]
佐助 [assist]
掾,緣也。--《說文》。朱駿聲曰:"掾,本訓當為佐助之誼,故從手。"
常用詞組
掾吏;yuànlì
[colleagues under official] 分曹治事的屬吏,官府里的辦事員
應元起掾吏。--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以絹切《集韻》《韻會》兪絹切,$緣去聲。《說文》緣也。 一曰官屬。《玉篇》公府掾史也。《六書故》掾乃屬官通稱。《前漢·蕭何傳》為沛主吏掾。《音義》正曰掾,副曰屬。《後漢·百官志》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
又《馬援傳》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晉書·元帝紀》辟掾屬百餘人,時人謂之百六掾。
又《正韻》倪甸切,音硯。義同。《正字通》秦漢官皆有掾屬,今州郡佐貳曰掾,讀若釧,卽穿字去聲。正韻切音非。
又《集韻》重緣切,音傳。軰掾,馳逐也。◎按史記貨殖傳,軰椽其閒,此引作掾,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