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揚·皮泰爾索恩·斯韋林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韋林克
藝人或藝術家
原文名 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國籍 荷蘭
出生 1562年
德文特
逝世 1621年10月16日(58-59歲)
阿姆斯特丹
音樂類型 鍵盤音樂,合唱,其他聲樂作品
代表作品 大量管風琴曲,大量宗教聲樂作品、尚松、牧歌等
活躍年代 文藝復興,巴羅克

揚·皮泰爾索恩·斯韋林克荷蘭語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nl的條目]], 1562年-1621年10月16日)是一個地道的荷蘭人,出生於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成為城市教堂的管風琴師,最後去世於阿姆斯特丹。荷蘭人視他為民族的驕傲,他的雕像和巴赫貝多芬並立在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樂廳的門口。斯韋林克使得管風琴擺脫加爾文宗僅只於給有韻詩篇伴奏的地位,成為了極具表現力的樂器。斯韋林克為管風琴創作了大量的技巧性的托卡塔,自由的幻想曲,他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為管風琴引入了複調的利切卡爾,這是一種聲部相互模仿的曲式,寫法可以說是賦格的初級形式。此外,他還寫了很多聖詠主題的變奏曲

評價

斯韋林克影響了整個北德意志的管風琴家,後來北德的管風琴大師,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和他的學生很有淵源,他的學生沙因(Schein, Johann Hermann)和沙伊特(Scheidt, Samuel)把斯韋林克的管風琴聖詠進一步發展,確立了管風琴在路德教儀式中的地位,而舍德曼(Scheidemann, Heinrich)則把他的幻想曲與聖詠結合。斯韋林克之後的150年左右的德國管風琴音樂,幾乎都是在他的創作模式下發展的,從雷因肯(Reinken, Johann Adam),布克斯特胡德(Buxtehude, Dietrich),盧貝克(Lubeck, Vincent),伯姆(Boehm, Georg),火炬一直傳到老巴赫的手裡,在他那裡,管風琴音樂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峰,而作曲形式上,仍然有斯韋林克的痕跡,比如聖詠幻想曲,利切卡爾,賦格以及聖詠主題的卡農和變奏曲。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