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賦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賦格複音音樂的一種固定的創作形式,而不是一種曲式。

賦格的主要特點是相互模仿的聲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時間相繼進入,按照對位法組織在一起。

歷史

賦格(英語:fugue,德語:Fuge,法語:fugue,意大利語:fuga)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是來自於拉丁語,原意是「追逐」和「飛翔」。賦格建立在模仿的對位基礎上,從16世紀的經文歌和器樂里切爾卡中演變而成,一直到17世紀巴赫時代[1]才達到頂峰。

樂曲結構

賦格的主要結構是首先在一個聲部上出現一個主題片段(Subject),然後在其他的聲部上模仿這個片段(Subject),這時演奏主題的聲部演奏與新的聲部相對應的樂句,形成各個聲部相互問答追逐的效果。

賦格通常沒有引子。賦格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中間部(Modulatory Section)和再現部。各個聲部在呈現部中用主調和屬調將主題一一呈現一遍,然後各自展開成為不同的插部,最後在再現部里回到原來的主題上。

在賦格開始的地方,第一個聲部進入時出現的短的旋律或樂句稱為賦格主題,賦格主題不同於奏鳴曲式以及其他曲式的主題,賦格主題是短小的一句旋律,僅僅具有簡單的線條,而不是像其他的主題那樣可以有完整的和聲[2]

第二個聲部通常在高一個五度或者低一個四度的地方進入,即在屬調上重複主題,稱為答題(Answer);同時剛才的第一個聲部演奏對位的旋律性伴奏聲部,稱為對題,對題也可以不出現,而僅有相對簡單的伴奏。答題若完全相同地模仿主題,稱為純正答題(Real Answer);若否,則稱為守調答題(Tonal Answer)。對題在賦格曲的進行中再次出現時保持不變者稱為固定對題,伴隨主題或答題的旋律經常改變者稱為自由對題。

第三個聲部進入,通常回到主調,即比第一個聲部高或低八度,同時第二個聲部繼續演奏對題,第一個聲部則相對自由。

分類

賦格通常按照聲部的數目命名,兩個聲部的就稱為二聲部賦格,三個的稱為三聲部賦格,五個的就是五聲部賦格。賦格具體的聲部數量不定,少的只有兩個聲部,多的可以有七,八個甚至更多,一般情況下賦格有三個或四個聲部。

另一種常見的分類是主題的數目,單一主題的就稱為單賦格或簡單賦格。有兩個主題的稱為二重賦格,可以兩個主題作為賦格的主題和對題同時進入,也可以兩個主題分別呈示和發展,然後在再現的時候同時出現形成對位。依此類推,三個主題的賦格就稱為三重賦格,如此等等。但實際上,四重賦格已經非常罕見了。

視頻

賦格 相關視頻

復調曲十級《賦格》
賦格平均十二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