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項羽為何沒泄憤發財搗毀秦始皇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皇陵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項羽為何沒泄憤發財搗毀秦始皇陵?漢元年正月,也就是劉邦與秦王子嬰約定投降的三個月之後,劉邦、項羽,還有各路造反軍在戲水鴻門宴喝完酒之後,造反軍四十餘萬浩浩蕩蕩開進了咸陽城秦王子嬰,大秦國文武大臣,還有居住在城內外的秦國百姓,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造反軍都是無信之人。有人得到消息逃了,比如司馬一門。秦王子嬰沒逃,他要用一死,為自己的輕信、輕率,向先帝秦始皇,向嬴秦先祖,向秦國的文武大臣黎民百姓謝罪。[1]

開進咸陽的項羽和造反軍開始屠城。殺秦王子嬰,殺秦嬴子弟宗親(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殺來不及或不願意逃走的秦國文武大臣和無辜百姓。殺光搶光之後,仍然獸性難平,又一把火將咸陽城的宮殿民舍焚燒一盡(遂屠咸陽,燒其宮室,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大火三月不滅(火三月不滅),盡顯造反軍「英雄」本色。

一片廢墟中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浩劫中,秦始皇陵為何安然無恙?對秦始皇恨之入骨的項羽等造反軍,為什麼沒有搗毀秦始皇陵?

項羽造反軍有動機。

項羽的爺爺項燕和叔父項梁都是被秦軍擊敗殺死,有家仇。秦始皇滅六國一統江山,叫項羽、張良、魏豹等六國貴族從此失去了富貴榮華,有國恨。秦始皇依法治國,叫黥布等違法亂紀之人遭受法律的懲罰,失去人身自由不得不勞動改造,有私憤。故而一干六國的王公貴族,官吏士紳,刑徒無賴,如張耳、陳余等,才會咬牙切齒地咒罵秦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兩人對曰:「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故而張良弟弟死了都顧不上下葬,卻要變賣家產,不顧一切冒死刺殺秦始皇(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現在,造反得逞可以為所欲為報仇雪恨了。秦王子嬰殺了,秦嬴宗親滅門了,咸陽城燒毀了,一干秦國的大臣百姓逮着的都殺光了。燒殺毀滅可以肆意妄為了,殘暴無道已經無以復加了,這等時刻,這樣的瘋狂境地,項羽等一干造反軍怎麼會不去搗毀秦始皇陵?怎麼可能容忍「罪魁禍首」秦始皇,依然躺在高高的山一樣的皇陵里,尊貴、安詳、不可一世呢?

掘墳盜墓有傳統

古人極其看重死後的待遇,甚至把死後的安葬看得比生前還要重要。誤傳了兩千年的「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段子,原始真實的史實是齊國的將軍杞良戰死,他的夫人杞良妻與齊君爭討葬禮的規格,這才留下文字,傳之後世。所以在那個時代,暴屍才被會被看作是極其嚴重的處罰,冒死偷搶屍體予以安葬,才會被贊作忠義崇高的壯舉。對敵人、仇人、暴君惡臣,才會有焚陵掘墳、開棺鞭屍的復仇行徑。那個時代的人慣於如此,也精於此道。比如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叛逃吳國帶兵向楚國報復,戰勝得逞攻入郢都後,就掘開楚平王的陵墓,把屍體拖出來當眾鞭打三百,這才解恨(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秦將白起攻入楚國郢都,一把火燒毀了楚國先王的夷陵,這才威風顯名(攻楚,拔郢,燒夷陵)。現在,楚將子孫項羽得志,又有家仇國恨,又已經殺人放火可以肆意妄為,焉有不燒毀秦始皇陵,不挖開陵墓把秦始皇開棺鞭屍之理?

造反軍有時間有誘惑又有嚮導

項羽等造反軍在咸陽呆了近四個月,燒殺搶掠完咸陽城後,有的是時間去掘墳盜墓。四個月的時間是有根據的。造反軍於漢元年十二月中旬抵達咸陽東面的戲水(十二月中,遂至戲),很快進入咸陽燒殺搶掠,然後坐地分贓,最遲十二月底,或者一月初,大封諸侯,分贓完畢。為什麼是十二月底或者一月初呢?因為《史記》有兩個說法。一說十二月就已經商量妥帖,將楚國一分為四了(十二月分楚為四)。另一說是正月十二諸侯受封(正月,高祖及十二諸侯受封之月)。如果要把二者協調,可以認定,十二月底談妥了分割楚國,一月則所有談判結束,各王受封已畢。然而,直到四月,各造反軍才離開咸陽奔赴封國(四月諸侯罷戲下兵,皆之國)。這之間,至少有三個月的時間,可以把秦始皇陵掘墳盜墓,開棺鞭屍。

古人厚葬,身份越高貴,隨葬財寶就越多。可以想見秦始皇陵中一定有無數珍寶。錢不燙手,慾壑難填。項羽等有四十萬造反軍,造反諸侯王可以把咸陽宮的財寶分贓,將軍可以帶兵去搶豪門吃大戶,總有那沒撈着好處多,或者慾壑難填的小頭目散兵游勇,幾個月閒着沒事,焉能不打秦始皇陵的主意?挖開秦始皇陵,豈不是唾手可得的發財機會嗎?這等誘惑誰人能夠抵擋?

秦始皇陵不難找,造反軍很多人都在秦始皇陵打過工,知根知底。造反諸侯王之一的黥布,就曾在秦始皇陵服過徭役(布已論輸麗山),而且時間不短,自由自在,因此才結交了不少豪傑(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章邯手下的幾十萬大軍,有很多人參與了秦始皇陵的建設,這其中有的是軍隊,有的是囚徒。他們是秦二世二年十月離開酈山的,這個時候秦始皇陵應該已經完工,或者接近完工。故而這些人對秦始皇陵是如何建造,什麼結構,怎樣容易挖開,至少應該略知一二。

散兵游勇有的是,幾個月閒着沒事,酒後興起,只要一人呼嘯一聲,百十千人一擁而上來到酈山腳下。這裡面有農民,天生就會刨土挖坑,有工匠,知道如何破解暗道機關,有罪犯慣犯,搶掠錢財不顧性命。這些人污合在一起,人多力量大,螞蟻搬家幾個月,挖開秦始皇陵,有仇的報仇,有冤的伸冤,更能發筆橫財,何樂不為?至於說有什麼暗道機關,掘陵者必死的傳說,造反者何懼一死?造反頭目又何拒於驅趕隨眾去替自己送死?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上自項羽魏豹張良等六國的王公貴族,下至張耳、陳余、黥布等六國的官吏無賴,都沒去掘墳盜墓泄憤發財,秦始皇陵安然無恙。一貫「所過無不殘破」的項羽,沒去殘破秦始皇陵,甚至都沒去動秦始皇陵一草一木。四十萬大軍一路燒殺搶掠動輒屠城,卻沒在秦始皇陵上挖一鍬土,怎麼回事?什麼原因?

如果我們再追問一句,漢代仇秦,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代的文人更是千腥寡毒地用盡世間所有的惡毒言語,咒罵秦始皇,編造出無數難以想象的非人罪狀,污衊秦始皇和大秦國,可是秦始皇陵卻還是高高地聳立在那裡,聳立在漢朝都城長安的身旁,居高臨下,高過長安城的城牆,高過歷代漢朝皇帝的宮殿樓閣。每天太陽升起,第一縷陽光先施惠於秦始皇陵,然後才旁及長安城的皇宮,叫漢朝皇帝的一切,都籠罩在秦始皇陵的陰影中。每天日落西山,最後一縷金黃的夕陽是沐浴着秦始皇陵,叫長安城裡的一切,包括高祖皇帝的陵墓都相形見絀。怎沒一個大臣上奏皇帝,平毀秦始皇陵,好叫漢朝皇帝至高無上,劉姓漢國光鮮偉大?

秦始皇陵就這樣高高地聳立在那裡兩千多年,朝代更替,多少皇帝豪強新生老死,灰飛煙滅,一切富貴榮華皆如流水,惟秦始皇不朽,難道真是天意神旨?

非也!揭開項羽等造反軍屠咸陽,卻沒能掘毀秦始皇陵這個千古之謎,並不難,司馬談留下了鑰匙,這便是兩個地名:項羽駐軍的戲水,和劉邦駐軍的霸上。這兩個地名猶如一分為二的兩半兵符,合在一起,答案自現。[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