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齊天大聖孫悟空為何獨懼水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悟空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齊天大聖孫悟空為何獨懼水戰?西遊記》原著里有一個頗為離詭的慣象。即取經路上,孫悟空每每遭遇水裡的妖怪,總叫師弟們先行,自己卻畏畏縮縮,不太肯下水。似乎不太符合猴王闖將的風格。[1]

究其緣由,悟空如是解釋,「水裡勾當,老孫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還要捻訣,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變化做什麼魚蝦蟹鱉之類,我才去得。若論賭手段,憑你在高山雲里,幹什麼蹊蹺異樣事兒,老孫都會,只是水裡的買賣,有些兒榔杭。」

可見悟空要走水路,大抵有兩種方法。

其一為捻避水訣,其二需化身魚蝦蟹鱉。

捻避水訣,手大概得用來推着水路,口中還需念念有詞。故悟空又言,若依此法,就掄不得鐵棒,使不得神通,打不得妖怪。至於變身魚蝦蟹鱉,則更不須說,但逢交戰,定成魚肉一方。

因此,悟空遇水而怯,倒也情有可原。

初出茅廬的悟空,似乎並不是這樣。

原著第三回,悟空為了討要一件稱心的兵器,隻身赴龍宮。途中也曾遇查問證件的巡海夜叉,絲毫無膽怯之情。及至入了龍宮,龍王擺出一干兵器,均不得滿,甚至有大鬧龍宮之意。可見此時的猴王,對於水戰,並無懼怕之情。

但至原著十五回,悟空脫得五百年山刑。鷹愁澗邊,西海小白龍強食了白馬,悟空大怒,與之交戰。白龍怯,深藏水澗之下,悟空情急,卻始終不肯下水,只立於水旁罵街。可見其對於水戰,確實產生了某種恐懼。爾後的行程,在流沙河、通天河等關處,悟空表現如出一轍。

為何悟空的情緒,會有如此反差呢?

其實同在十五回,悟空面對前來馳援的觀音菩薩,就曾有一段「掏心置腹」之言,「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悟空連說四遍「我不去了」,可見其對於取經風險評估,是悲觀的。恐西路妖魔眾多,反丟了卿卿性命。看得出來,五百年前的挫折以及五百年的羈押,在思想上對悟空的打擊很大。當初天不怕地不怕的銳氣,早已被歲月磨平了不少。

在這種較悲觀情緒的暗示下,對於自己本不擅長的水戰,自然唯恐避之不及了。

悟空確水戰不行?其實還真未必!

原著四十三回,唐僧在黑水河為鼉龍所獲。這鼉龍呢,原是涇河龍王九子,因其父犯了天條,被抄家處斬,故投靠舅父西海龍王敖順處,並外遣到黑水河修煉。鼉龍拿着唐僧,覺得是件頗有榮光的事,故差手下黑魚精請書一封,前去舅父處,邀其共享唐僧肉。

黑魚精行水路時,恰遇見悟空。

且看描寫,「從下流頭似箭如梭鑽將上來,被行者撲個滿面,掣鐵棒分頂一下,可憐就打得腦漿迸出」。

可見,即便捻避水訣,孫悟空神通還是有的,掄起鐵棒來,依舊大殺四方。

這個案例,又說明什麼?

說明悟空對於水戰技能,其實是較為嫻熟的。猴王怯水,不在技術層面,而在心理問題。

那麼,前後五百年間,究竟發生了何事,給悟空留下了心理陰影呢?

捋一捋時間關係。

第三回,悟空大鬧龍宮,何其風騷。第十五回,悟空面前武藝平平的白龍,望水興嘆。猴王性情轉變的時間節點,一定在此之間。

這個時候,原著第六回一段資料,躍然跳入眼帘。

當時天宮布下天羅地網,圍剿花果山亂賊。為首的,即是玉帝外甥二郎神。此君和悟空PK極其精彩,上天入地下水,鬥法紛呈。但悟空漸漸處於下風,動了逃卻的心思。「大聖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二郎神變作飛禽,「趕上來,刷的啄一嘴。」嚇出悟空一身冷汗。遂又變作水蛇,「游近岸,鑽入草中。」二郎神隨機應變,化作一隻朱繡頂灰鶴,「伸着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悟空又驚出一身冷汗,竟慌忙變作下作性淫的花鴇。直看得二郎神搖搖頭,只嘆猴王為逃得性命,竟毫無節操。

由此可見,二人此番水中鬥法,二郎神完全掌握了主動,可稱完勝,而悟空,卻實實在在留下了心理陰影。

正因如此,後在碧波潭偶遇二郎神,悟空竟推着八戒前去拜會,「但內有顯聖大哥(二郎神),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見他。你去攔住雲頭,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齊天大聖在此進拜。他若聽見是我,斷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卻好見。」

畏懼二郎竟然至此,猴王的表現,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俗語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五百年前花果山一戰,悟空水中被二郎神打怕了,留下心理陰影。從此,再也不敢私自下水。

而反觀我們的大多數,又何嘗不是?

在遭遇人生大的挫折之後,往往在當初的「出事地點」,就會繞着走。甚至失掉再去觸碰的勇氣。潛意識裡,對於當初給予自己挫折的人事,產生了敬畏、恐懼,甚至在思想上慌不擇路的潰逃。

也許,人生最優秀的品質,不是錦上添花,也不是再接再厲,而是愈挫愈勇,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