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搖嫩竹(蘇其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搖嫩竹》中國當代作家蘇其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搖嫩竹

搖嫩竹,是我們家鄉——渝西地區古老的年俗。

「嫩竹長,嫩竹高,我長嫩竹一樣高……」小時候,我個子矮,又特瘦弱,總是長不高,也長不壯。母親就叫我大年十五元宵節,去屋後那片茂密的竹林里搖嫩竹。搖嫩竹時,母親還要我念家鄉那首古老的童謠。

搖嫩竹,必須是大年十五晚上。否則,就不靈。

每年正月,我家屋後的竹林,總是長得相當茂盛。大年十五,月亮圓而清純,好像被水洗過一般。在明亮的月光下,嫩竹穿過層層疊疊的竹葉,刺向深不可測的夜空,望不到竹尖。吃過晚飯,我與同院的小夥伴們,就在朦朧的夜色中,爭先恐後地奔向竹林,找到白天就已經選好的那根又粗又高的嫩竹,雙手抱着使勁地搖動。

「嘩啦啦」的響聲中,一個個夜宿的鳥兒被我們驚起,撲稜稜地飛進夜空。我們那歡快稚嫩的童聲,在舊曆十五的圓月夜,此起彼伏,響徹竹林。我們一邊搖動,一邊幻想着自己的身子,隨着搖動嫩竹在「刷刷」地往上長。於是,我們就搖得更響,搖得更起勁,童謠也唱得更響亮。

有時,在歡快的搖嫩竹中,還會引來一些身體並不矮小的大哥哥大姐姐來湊熱鬧,加入我們搖嫩竹的行列,他們也邊搖竹邊唱童謠。搖嫩竹,似乎成為了缺少文體娛樂的鄉村一道很有趣的娛樂項目。那高高的竹梢,被我們搖得簌簌有聲。我們沉浸在搖嫩竹那快樂的氛圍里,已經忘卻了搖嫩竹的初衷。

直到月兒逐漸西下,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在昏黃微弱的月光里,我們一路撲爬筋斗地從後門梭進屋裡,洗臉洗腳後,鑽進被窩裡,做起長大長高的美夢。

童年的我,長得矮,身體弱,方圓幾十里的幾個村落,都是很有「名」的。

每次母親到鄉場上給我買回粗布新衣裳,穿在身上老是打起腳杆彎。她又只好到鄉場上給我換小一點的。父親看着我直搖頭嘆氣,為生下這麼矮小的我而後悔。我在學校讀書十年,坐了十年的第一排,吃了老師不少的粉筆灰,還被老師的教鞭無故碰到很多次。我放學走在大路上,老是尋找比我長得矮小的。偶爾看見有個子比我矮的小孩,就感到莫名的興奮。可定睛一看,他們要比我小好幾歲,那稚氣未脫的小模樣,令我垂頭喪氣好久。

長大後,我並沒有因搖嫩竹而長得較高,一米六多一點的個頭,說起都羞人。我知道,長得矮不能怪我,主要是那時農村窮營養不良的緣故。那時的鄉村不但缺油無肉,連稀飯都吃不飽,上頓下頓都是包穀糊糊和紅苕坨坨,能勉強填飽肚皮都不錯,整天餓得勾腰駝背頭昏眼花,哪裡能長得有多高?

我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矮小,像我那樣成為「半殘廢」。每年大年十五,我都尊重家鄉的年俗,也帶他回鄉下的爺爺婆婆家搖嫩竹,和孩子一道體驗我孩童時的樂趣,也希望讓他去搖嫩竹增高。

但我更注重孩子的營養,兒子出生時,雖然小家並不富裕,但我千方百計讓老婆坐月子吃好,有足夠的奶水餵孩子。孩子一旦會吃飯,總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給他吃營養的飯菜。兒子從小不但長得高,還長得相當壯實。我經常和兒子比高矮,看到兒子毫不客氣地漸漸超過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如今,兒子已長大成人,雖然他早已不是小孩,但我們每年大年十五回老家搖嫩竹的習俗並未改變。看着足足一米八的兒子,搖起嫩竹來還相當起勁,只有他肩頭高的我,分外的得意和驕傲![1]

作者簡介

蘇其善,男,1963年9月生,漢族重慶銅梁人。

參考資料